导语:
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挂着一幅中国画《绿色长城》。
这是岭南画派代表性大师关山月的作品。
著名散文诗人蔡旭,深情描述了关山月在中国第一条沿海防风林带采风、写生与创作的过程。
请听著名主持人与朗诵家侯玉婷,声情并茂地倾诉了画家深入生活、激情创作的故事。

关山月与《绿色长城》
作者:蔡 旭
朗诵:侯玉婷
关山月坐在电白南海防风林带,坐在 1973 年 4 月。
上一年,他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创作了巨幅《长城内外尽朝晖》。这次,受广东省委的委托,拟创作一幅反映粤西人民艰苦奋斗,改变大自然环境取得巨大成就的主题性作品。
他风尘仆仆来到这里,体验生活,采风写生,收集创作素材。

这条蜿蜒百里的木麻黄林带,防风,防沙,防海潮,是十多年前建起的中国第一条沿海林带。
他知道,木麻黄树是外来树种,古时无之,无可借鉴,传统技法难以表达。于是他早出晚归,仔细观察,深入了解,摸清木麻黄的生长规律,探求笔墨如何创新。
他登上虎头山绿海亭观海听涛,观察防风林早晚的变化。向哨所民兵了解大海的潮汐规律,积累原始的生活素材。

他对当地业余画家说,为北京厅画的是北方的红色长城,这次来电白要画一幅南方的绿色长城。长城在中国是一种民族精神,我一定要把它画好画美。
一星期的写生,一个月在阳江、电白、湛江的走访,回去不久,一幅《绿色长城》诞生了。
长卷式的构图展开了长城的气势,近景的树木密集如阵,中景的林带起伏如浪,远景的海雾与天光交融,密—疏—虚的节奏变化,在宣纸上传出了林涛与海浪的交响。
传统与创新的交集,现实与浪漫的汇合,奋斗力量的凝聚与时代精神的张扬。

一幅岭南画派现实主义创作的典范,一件“笔墨当随时代”的精品呀。
这幅《绿色长城》,现在就挂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里。
关山月与这幅画的创作过程,永久记在粤西人民的心中。
·
(作品选自 2025 年 8 月 17 日《阳江日报》)

作者简历: 蔡旭,广东电白人,现居珠海。中国作协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退休高级编辑,不退休散文诗人。

朗诵 侯玉婷,广东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国家级主任播音员,中央电视台特邀主持人,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2020年荣获广东省文联、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布的【百期抗疫作品展】特别奖。曾获首届金话筒全国十佳节目主持人称号、第十一届亚运会国家特别贡献奖、新中国建国60年60人全国优秀主持人奖、全国法制十佳主持人大奖、亚洲地区十佳主持人奖等各类国家及省市级奖项。1990年入调中央电视台成功主持第十一届亚运会,获得国家体委中央电视台特别贡献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