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认真的年轻,便只能认真的老去了。这话听来颇有些无奈,然而细想,却又未必尽然。
人们总是惋惜青春易逝,仿佛唯有青春才值得认真对待。殊不知,老去亦是一种境遇,一种比青春更为长久的境遇。少年时懵懂,青年时莽撞,到了中年,反倒生出几分明白来。这明白不是书本上的道理,而是从骨子里渗出来的,带着血肉的温度。
余生很贵,请勿浪费。这话说得极是。然而何谓浪费?在旁人眼中虚度的光阴,于自己或许正是千金难买的闲适。我见过一个老者,每日坐在巷口的石凳上,看人来人往,从早到晚。有人笑他虚度时日,他却道:"我看的是人生百态,读的是无字之书。"如此看来,浪费与否,原不在他人评判,而在自己心中那杆秤。
珍惜你的人,未必时时挂在嘴边。有一种温暖,是默然相对的默契。我认识一对老夫妇,平日里言语不多,丈夫咳嗽一声,妻子便知道该倒温水;妻子眉头一皱,丈夫就晓得去关窗户。这般情谊,不是年轻时轰轰烈烈的爱恋,而是岁月磨出来的相知相惜。与热爱之事做伴,亦是如此。热爱不必张扬,静水流深,自有其力量。
时间确乎不会回头。它像一条无声的河,载着人不断向前。昨日之我已非今日之我,明日之我又将不同。失去的固然不再回来,但记忆中的美好,却可以反复咀嚼。曾见一位老先生,每逢雨天,便取出一个旧木匣,里面整齐地放着几十封信札。他说那是年轻时友人的来信,虽友人早已作古,但每次展读,字里行间的情谊犹在。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回来"?
珍惜当下,说来容易做来难。人们常被过去牵绊,为未来忧虑,反倒忽略了眼前的这一刻。我见过一个卖豆腐的小贩,每日清晨准时出现在街角,他的豆腐洁白细嫩,远近闻名。有人问他为何不扩大经营,他笑道:"这一板豆腐,我能做好就心满意足了。"他珍惜的不仅是生意,更是这份专注与踏实。
不负自己,不负岁月,不枉此生。这"不负"二字,说来轻巧,实则重若千钧。不负自己,是要活得真实;不负岁月,是要过得充实;不枉此生,是要死得无憾。三者兼备,谈何容易?然而,即便不能全然做到,向着这个方向走去,也是好的。
微笑前行,是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能笑对坎坷,不是不知苦,而是知苦却不被苦所困。曾遇一位老太太,丈夫早逝,独自抚养三个孩子成人。问她如何熬过那些艰难岁月,她只道:"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这般智慧,不是书本上能学来的。
老去若能认真,倒比年轻的认真更显珍贵。因为年轻的认真里,多少带着几分刻意;而老去的认真,却是洗尽铅华后的本真。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