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医院走廊的月光(2003年)
1
透析机的运转声像一只疲惫的知了。
白解放躺在3床上,那本《电工手册》摊开在胸口。护士小刘已经习惯了这位病人古怪的坚持——每次输液时,他都要看这本边角卷曲的手册。翻页时,褐色的碎屑会簌簌掉落,在雪白床单上留下星星点点的痕迹,像南疆特有的红土。
"白叔,今天换左手扎针。"小刘绑上压脉带,忽然注意到手册第38页夹着张照片。三个年轻军人站在坦克前,中间那个的面部被子弹洞穿,边缘焦黑。
白解放突然开口:"我弟弟眼睛特别好使,夜里能看清五百米外的电线。"他的目光越过输液瓶,停在窗外一截枯树枝上,"现在这双眼睛,在南疆的土里发芽呢。"
走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徐彩凤抱着保温桶撞开门:"老白!鸽子的羊水破了——"
2
产房和透析室隔着三个楼层。
白鸽在阵痛的间隙,听见护士说"是个带把的"。她突然想起父亲总念叨的往事:建设叔叔出生时,左耳后有颗朱砂痣,接生婆说这是"贵人命"。
她颤抖的手指摸向婴儿耳后,只触到一片湿润的胎脂。助产士奇怪地问:"找什么呢?"
"一颗痣..."白鸽的视线被汗水模糊,"应该...是红色的..."
窗外飘来炸油条的香气,混着来苏水的味道。恍惚间,她看见《电工手册》从父亲膝头滑落,那张残缺的专利图飘进产床下方——图纸背面露出"技术转让"几个钢笔字,日期是1979年3月。
3
缴费窗口前排着长队。
徐彩凤解开手帕,三颗金瓜子在掌心滚出细碎的光。这是她结婚时母亲缝在棉袄夹层里的,其中一颗表面有排细密的牙印——1960年饥荒最严重时,她偷咬过一口,被母亲用扫帚追着打了半条街。
"押金八千。"收费员敲着玻璃。
排在后面的红裙子女人突然探过头:"彩凤姐?"正是杨卫国的妻子。她手里攥着住院单,上面"肿瘤科"三个字像三把刀。
两个女人隔着二十年的光阴对视。徐彩凤注意到对方涂着丹蔻的指甲缝里,藏着没洗净的番茄酱渍——就像当年文工团慰问演出时,她总偷吃后台的番茄。
"老杨...不太好。"红裙子声音突然哽咽,"他非说当年那件事..."
话音被缴费窗口的推拉声切断。徐彩凤递进去两颗金瓜子,剩下一颗带牙印的,被她紧紧攥出了汗。
4
月光像输液管里的药水,一滴一滴渗进走廊。
白解放拖着输液架挪到新生儿监护室。隔着玻璃,他看见外孙的小脚丫上拴着编号牌——"白远航",体重3.2公斤。孩子突然蹬了下腿,像要挣脱什么无形的束缚。
身后传来翻动纸张的声音。白鸽坐在长椅上,正就着应急灯看那本《中国专利公报》。"爸,"她指着版权页,"这个陆建国..."
"自行车厂原副厂长。"白解放的喉结动了动,"1992年贪污案发,逃深圳了。"
监护仪的警报声突然响起。白鸽慌乱中碰倒了保温桶,鸡汤在《公报》上洇开一片油渍,恰好盖住了"责任编辑:陆建国"的字样。走廊尽头,杨卫国坐在轮椅上被推过,枯瘦的手里捏着张泛黄的《军工技术转让协议》。
月光移到了《电工手册》的某一页,那里用铅笔写着行小字:"若遇不测,技术归杨卫国代管。"字迹力透纸背,像是要把纸划破。
(第五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