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许多人,有的热烈如夏花,有的沉默如冬枝。他们行走于世上,各怀心事,各奔前程。然而终究逃不过现实的磨砺,热情渐消,步履蹒跚,竟至于面目全非了。
伊起初是极爱画画的。每日清晨,必见伊立于窗前,执笔涂抹,阳光透过玻璃,将伊的影子投在墙上,俨然一个虔诚的信徒。伊的画起初是拙劣的,然而眼中却有光,那光比阳光更亮些。后来伊的画技渐长,眼中的光却暗了。问其故,伊只道:"卖不出去,画它作甚?"伊遂搁笔,转而去做了账房先生,终日与数字为伍,指节因常年拨算盘而弯曲如钩。那曾经执笔的手,如今只会机械地上下移动,竟连画一条直线也不能了。
人与人相遇,本是极偶然的事。甲与乙相识于学堂,起初颇为投契,常并肩而行,交换些幼稚却真挚的想法。后来甲飞黄腾达,乙却困顿潦倒。甲每见乙,眼神便闪烁不定,言语间尽是敷衍。乙倒也知趣,渐不与甲往来了。我想,人心之变,竟比季节更替还要迅疾些。那些曾誓言同行的人,终究在各自的路上走散了。
雨夜独行的人最是清醒。我见过一个青年,常在雨中漫步,不撑伞,任凭雨水打湿衣衫。路人皆以为痴,避之唯恐不及。他却道:"雨水能洗去浮尘,使人看得更真切。"后来这青年成了有名的学者,依然保持雨中散步的习惯。有学生问他何以如此,他只说:"保持清醒而已。"世人多在被理解时忘形,在被误解时愤懑,能如他这般的,实在不多。
植物生长,向来是不声不响的。我院中有棵老槐,不知是何人所植,只见它年年抽枝发芽,开花结果,从不张扬。风来时,它便随风摇曳;风止时,它又恢复平静。树下常有蚂蚁爬行,鸟儿栖息,它一概容纳。我想,人生若能如这老槐,不疾不徐,不骄不躁,倒也是一种境界。
人们常说要有远大志向,要出人头地。我看未必。那些整日将理想挂在嘴边的人,往往一事无成;反倒是那些默默耕耘的人,常常在不经意间,已经走得很远。
根在地下,无人看见,却是最要紧的。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