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若鸡毛,重似碑
一句话能压住半辈子,
像风中的棉絮突然有了重量。
那些轻飘飘的恩怨,
最后都沉成了刻骨的痕。
账本会泛黄,
但墨迹渗进血脉里。
钥匙会生锈,
可它开过的锁永远挂在心上。
——这世上最重的,
从来不是铁铸的碑,
而是飘了一生,
终于落定的那根鸡毛。
——题记
---
第一章:白棉花黑心事(1948)
霜降前的棉田里,王保国扒开枯叶,发现一簇漏摘的白棉花。棉桃下压着条绣并蒂莲的手帕,角上歪歪扭扭绣着"凤英"——这是地主家二闺女李凤英的物件。前天他还看见这姑娘站在地头监工,月白衫子被风吹得鼓胀,辫梢上系的红头绳像两滴血。
天黑时土改工作队进了村。祠堂里马灯摇晃,工作队长老曹的嗓门震得房梁落灰:"明天开批斗会,受过剥削的都来说道!"保国摸着兜里的手帕,想起上月李凤英拿绣花针扎小翠手指的光景。那丫头给李家洗衣裳时搓烂了条绸裤,针尖挑着指甲盖往上掀,血珠子溅在青石板上。
批斗会当天,日头毒得能烙饼。李凤英被反剪双手押上台,嘴角结着血痂。当老曹第三次喝问时,保国突然听见自己喊:"李凤英用绣花针扎过长工闺女的手指头!"祠堂后墙"仁义礼智信"的匾额猛地晃起来。
三天后李家被定为恶霸地主。保国分到件阴丹士林布褂子,兜里还揣着那条手帕。他在河沟边搓洗时,发现莲花图案的粉线变成了褐色——那血是工作队用皮带扣抽出来的。
三十四年后的谷雨日,村支书王保国正在院里劈柴。平反回城的李凤英闪进院门,放下两斤白糖。"当年小翠那丫头,"五十二岁的李凤英嗓子像砂纸磨过,"后来偷了我娘的银镯子。"保国媳妇举着擀面杖冲出来时,网兜里的白糖正顺着李凤英的蓝布裤腿往下漏,洒在田埂上引来成群的蚂蚁。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