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杯小酒说诗馀
作者:牧夫
说诗馀,是一件很闲的事。
从这个题目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诗馀,对于现代人来说,又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诗馀,就是词的别称。
古人说:“诗者,歌也;词者,诗之馀也;曲者,词之俗体也。”
犹如现在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
由古人对词的认识,我们不难看出贬义。这大概在唐代文人的眼中,词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不仅不被文人在意,还贬了眼地看去,犹如上个世 纪的八十年代初,流行歌曲登不上大雅之堂一样。
至宋,词可谓发展到了顶峰,己替代了诗的主流 地位。这种替代,一方面是词本身的这种形式,能更快、更好、更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的文化感情;一方面是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所赋予词这种形式的表现内容的必然。使词这种文学体裁获得了空前的艺术力量。
在那个时代过去后,在表现 内容上,词,又回到晚唐、五代狭窄的老路上去了。与此同时,一种更通俗易懂的曲,在民间流行起来。词与曲二者的纠缠,在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里还能找到雅和俗的蛛丝马迹。
由唐经五代至宋,通过数百年的演变,词己不能谱曲而歌了。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并不在意词里内容的好坏,主要是听音乐曲调是否动听,是否受人欢迎,是否易懂。另外就是很多曲调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很多曲调就此失传了,只有词而无曲了。
俞平伯先生在《诗馀闲评》中说:“宋以后词己不是乐府,早已不能唱。换句话说,它早已和音乐脱离关系,变成文学方面一种长短句的诗了。”作为歌词配乐唱的功能也就失去了。
填词。一个“填”字,总结了所有词牌的牌性——凡选用一种词牌,就必须按照这种词牌的词谱规定的字数、平仄、韵,也就是按照词谱规定的格式,对字、句、声、韵的要求,把词填进去。要“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填词、作律还当合规好。
而我不主张用《词林正韵》,应大力提倡与律绝同用《中华新韵》。其理由,我在《律绝杂说》中已讲的很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