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题目:一句顶半生
——当命运通过一台收音机开口说话,你信,还是不信?
---
第一章:老张捡了个会说话的收音机
老张六十岁那年,在菜市场门口的烂菜叶堆里捡了个收音机。
那是个老式黑匣子,外壳磨得发亮,天线歪歪斜斜地伸着,像是被人摔过。老张本来没想捡,可那天风大,收音机里突然传出一阵刺啦刺啦的电流声,接着,一个沙哑的男声说:"老张,捡我回去。"
老张吓了一跳,左右看看,没人。他蹲下来,盯着收音机:"刚才是你在说话?"
收音机没回答,只是又刺啦刺啦响了两声,像在催促。
老张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它揣进了兜里。
回家后,他擦了擦收音机,插上电,调了调旋钮。一阵杂音过后,那个声音又出现了:"老张,你儿子明天要回来。"
老张手一抖,差点把收音机摔了。
他儿子在深圳打工,三年没回家了,连电话都很少打。老张心里犯嘀咕,这收音机怎么知道他有儿子?还知道儿子要回来?
第二天中午,老张正在院子里晒被子,忽然听见有人敲门。他走过去开门,门外站着的,正是他儿子。
儿子拎着行李,脸色铁青:"爸,我失业了。"
老张愣在原地,脑子里嗡嗡响——这收音机,神了。
---
第二章:收音机说,你得去北京
儿子回来的第三天,收音机又说话了:"老张,你得去北京。"
老张正在吃饭,筷子差点掉桌上:"去北京干啥?"
收音机:"去了就知道。"
老张心里打鼓,他这辈子没出过县城,北京对他来说,就跟外国似的。可收音机既然说了,他不敢不听。
他收拾了两件衣服,揣上攒了半辈子的五千块钱,坐上了去北京的绿皮火车。
车上人挤人,老张缩在角落里,怀里紧紧抱着收音机,生怕它丢了。对面坐了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看他紧张,笑着问:"大爷,第一次出远门?"
老张点点头:"收音机让我去的。"
年轻人一愣:"收音机?"
老张没再说话,只是把收音机往怀里藏了藏。
---
第三章:北京的胡同里有个算命先生
到了北京,老张站在天安门前,茫然四顾。收音机忽然又响了:"往前走,第三个胡同右拐。"
老张照做,拐进胡同,看见个算命摊。算命先生抬头瞅他一眼,说:"你来了。"
老张一惊:"你认识我?"
算命先生摇头:"不认识,但我知道你要来。"
老张:"你咋知道?"
算命先生:"收音机告诉我的。"
老张懵了:"你也有收音机?"
算命先生从桌子底下拿出一个和老张一模一样的黑匣子:"上个月捡的。"
---
第四章:算命先生的老婆跟收音机跑了
算命先生姓王,五十来岁,戴副圆框眼镜,说话慢悠悠的。他告诉老张,他老婆上个月跟人跑了,跑之前也捡了个收音机,天天听,后来就疯了似的说要去云南。
"她走之前,收音机跟她说,她在云南有个前世的情人。"老王叹气,"她信了,真去了,再没回来。"
老张听得脊背发凉:"这收音机……邪性?"
老王摇头:"不是邪性,是它专挑人心里的缝钻。"
老张:"啥意思?"
老王:"你心里想啥,它就给你说啥。"
老张心里一沉,想起自己这些年一直担心儿子不回来,收音机就说"你儿子明天要回来";他这辈子没去过北京,收音机就说"你得去北京"。
难道……这玩意儿在玩他?
---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