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道,解释是必要的。仿佛不解释,便要被误解吞噬了去。于是终日里,人忙着剖白心迹,澄清事实,辩解立场,竟至于唇焦舌敝,声嘶力竭。然而解释之后,误解果真消尽了么?我看未必。
曾见一老翁,独居巷尾,少与人言。邻人疑其孤僻,议论纷纷。有热心者登门劝解,谓何不多与人往来,以免遭人非议。老翁只道:"我自活我的,他们自说他们的,两不相干。"仍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邻人倒也习惯了,不再议论。老翁的日子,照旧过得平静。
这世上的人,大抵分为两种。一种人整日里忧心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另一种人则我行我素,浑不在意他人眼光。前者活得辛苦,却未必讨喜;后者活得自在,反得了清净。
我认识一位写文章的人,起初极在意读者评价,每发一文,必反复查看评论,见有批评者,便长吁短叹,继而修改文风以迎合众口。久而久之,其文失了本色,既不能令批评者满意,又使欣赏者失望。后来他索性不看评论,只写心中所想,文章反倒有了生气。
人心如面,各不相同。你道白,他偏见黑;你言东,他执意西。解释如同对牛弹琴,徒劳无功。那些懂你的人,无需解释;那些不懂的,解释也是枉然。人的言语有限,而他人的想象无边,如何解释得尽?
街口有个卖烧饼的,做的烧饼极好,却总有人嫌太咸或太淡,太酥或太硬。他听了,只笑笑,照旧按自己的法子做。问他为何不依顾客口味调整,他说:"众口难调。我做了三十年烧饼,知道什么是好烧饼。若听每个人的话改来改去,最后做出的,必定不是烧饼了。"
人生在世,原不必求得人人理解。被所有人理解的人,往往是毫无特色之人。正如同一杯清水,人人可饮,却无人记得;而一杯苦茶,虽有人不喜,却令爱之者念念不忘。
夜深人静时,我常想:人为何如此渴望被理解?大约是因了孤独罢。然而真正的孤独,不在于无人理解,而在于自己不明白自己。那些急切地向外界寻求认同的人,内里往往是空虚的。他们将自己的价值,系于他人的评判之上,如同将房子建在别人的地基上,风雨一来,便坍塌了。
古来圣贤皆寂寞。屈原行吟泽畔,知其心者谓其忧国,不知者谓其癫狂;陶渊明采菊东篱,明其志者赞其高洁,不明者讥其懒惰。倘若他们整日忙于解释,何来那些流传千古的诗文?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与其将光阴耗费在无休止的解释上,不如默然前行,做自己该做的事。他人眼中的你,不过是他们心中的投影,与真实的你何干?
默者常智,辩者常愚。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