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有声 山河为证
一一铭记新四军五师坚持敌后抗战的历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光辉时刻,更是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卓绝抗战后迎来的和平曙光。在这场伟大的抗战中,新四军第五师孤悬敌后建立抗战根据地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璀璨篇章。
新四军五师的前身是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武汉沦陷后,全国抗战转入相持阶段,李先念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率领160余人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南下,深入鄂豫边区。在此期间,部队会合了当地零散武装力量,冲破国民党限制,成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后发展为豫鄂挺进纵队。“皖南事变”后,这支队伍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鉴于其与新四军军部联系困难,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从此踏上了孤悬敌后、独立抗战的艰难征程。
五师所处的环境极为险恶,面临着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双重夹击。但以李先念为核心的五师领导集体不畏艰险,高举抗日大旗,广泛动员和依靠鄂、豫、皖、湘、赣边区民众,在武汉外围开展游击战争。他们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与敌人展开了顽强斗争。例如1942年6月29日,日伪军2000余人“扫荡”黄冈陂安南地区,五师率军民奋战3日,毙伤敌430余人,迫其撤退。
经过长期艰苦作战,新四军五师取得了辉煌战果。截至1945年8月,根据地横跨鄂豫皖湘赣五省66个县,面积达9万多平方公里,根据地有1300多万人口,正规部队发展到5万多人,民兵30多万。五师先后作战1260多次,抗击了近15万日军和8万多伪军的进攻,还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三次反共高潮,实现了对华中战略据点武汉的战略反包围。
新四军五师孤悬敌后建立抗战根据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从战略层面看,它极大地牵制了日军兵力,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从战略上配合了华北、华东和其他解放战场,支持了国民党抗日部队在中原的正面战场。从精神层面讲,五师展现出的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如今,距离日本投降已过去八十周年,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新四军五师的抗战历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也让我们明白,只有国家强大、民族自强,才能守护和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铭记历史,致敬和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我们更应缅怀新四军五师的英雄们,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他们的抗战精神,以实际行动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州教育文化博物馆戴志供稿
2025年8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