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足迹里的霍州新章——致8月23日的深情告白
旖旎
一行五人,携着红协的嘱托启程
杨吉良、张文梅、杨国顺、杨爱萍、贾王广
把使命缝进统一的衣衫,党徽在胸前亮成星辰
先以《致敬光荣的临汾旅》为序
让朗诵的魂,先追上“弘扬抗战 铭记百年”的歌声
而1946年8月2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正悬在心头
那是霍州解放的纪念日,是我们所有奔赴的初心坐标
南坛苑的纪念堂与纪念碑,早已在前方,静候我们带着敬意前往
我们一路向东,循着上党战役的旧辙
却见昔日烽火处,早换了新色——
战壕旁长出了金色的麦浪,碉堡遗址旁立起了光伏板
老乡的屋檐下,不再有硝烟的痕迹
只有年馍的香气,漫过翻新的青石板街
1946年8月23日的荣光,就藏在这烟火里
也刻在南坛苑纪念堂的展陈中,写在纪念碑的铭文里
提醒我们:今日的每一寸安稳,都源于那年解放的枪声,源于先烈的守望
到上党战役遗址,我们抬高声调
让《致敬光荣的临汾旅》与今时风光对话
曾染血的土地上,纪念馆的玻璃映着蓝天
孩子们举着小红旗跑来,笑声撞碎了历史的沉重
先辈的冲锋,终换得这般繁盛
而1946年8月23日这个刻度,让我们更懂:
解放不只是历史的节点,更是南坛苑纪念碑上,永远矗立的精神火种
霍山红岩松下,我们掌心相扣
“红岩松精神,我们要传承”的誓言
落进松针间,也落进山下的新村落
过去的土坯房变成了民宿,崎岖山路铺了柏油
老人们坐在松荫下,讲着战役故事,也数着秋收的粮囤
1946年8月23日的风,正拂过松枝,也吹向南坛苑
纪念堂里的老照片、旧物件,都在诉说:
解放后的每一次蜕变,都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都是纪念碑下最生动的注脚
霍山口霍州鼓前,鼓点先震醒了记忆
再看眼前——锣鼓之乡的鼓乐,不再只为庆胜利
更敲进文旅的新篇,敲热了振兴的节拍
中镇霍山的轮廓里,多了观光的栈道
“熨帖之州”的名号下,超市的货架满了,工厂的机器响了
待8月23日,鼓音将伴着《霍州解放》的朗诵
与1946年8月23日的解放纪念日呼应,与南坛苑的纪念堂、纪念碑共鸣:
从“解放”到“振兴”,霍州的故事,正被我们续写在纪念碑旁的新土地上
8月23日的朗诵,因1946年8月23日的纪念日、因南坛苑的红色地标更添分量
它的意义,是站在纪念堂前回望:
让展柜里的峥嵘岁月被永远铭记,让纪念碑的挺拔,成为红色基因的具象模样;
是带着解放精神向前:让“敢闯敢拼”的劲头,顺着纪念堂的光,成了霍州振兴的翅膀;
更是告诉每一个人:南坛苑的一砖一碑,都在见证——这片土地曾被热血守护,更该被我们用心开创。
而这一路的深远印象,也因纪念日与红色地标愈发清晰:
是遗址旁麦浪与纪念馆的相映,是红岩松下新村落的烟火,
是霍州鼓前老技艺与新产业的相融,更是南坛苑纪念堂里的肃穆、纪念碑前的敬仰;
更会是8月23日,当《霍州解放》的声音响起时,
心中翻涌的热——那是对1946年解放之日的礼赞,是对红色后代身份的坚定,也是对南坛苑所承载精神的传承。
唱不完的红歌,添了新的词藻
抒不尽的情怀,裹着烟火的温度
1946年8月23日的解放荣光,南坛苑的纪念与守望,8月23日的朗诵回响
终将拼成霍州最动人的画卷
我们继续走,带着红岩松的劲,带着霍州鼓的热,带着南坛苑的红色信仰
让红色的根,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结出更丰实的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