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母恩
作者:高金秀(甘肃)
寒星数点照霜鬓,岁月悄磨慈母身。
昔日娇颜添皱影,曾经健步渐躬神。
持家沥血千般苦,育子倾怀一世辛。
寸草难酬三春晖,唯将孝意奉萱亲 。
望乡思母
孤云天际日西斜,倦客天涯念故家。
遥想堂前慈母影,常于月下盼儿遐。
倚门频望归程路,对镜空嗟两鬓华。
风抚柳丝添别绪,相思无尽漫烟霞 。
侍母归
轻车缓缓向家行,心似归鸿意未平。
数载漂泊为生计,一朝侍奉伴慈情。
母迎村口眸含喜,儿拥阶前泪欲倾。
且守亲旁承笑语,莫教岁月负恩情 。
母亲的掌心,托着岁月的暖
文/高金秀(甘肃)
初冬的晨光总来得迟些,等我起床时,厨房已经飘出小米粥的香气。母亲正站在灶台前,背对着我搅动锅里的粥,蓝布围裙裹着她微弯的脊背,像株被晨露压弯的芦苇,却依旧稳稳地立在烟火里。
我走近时,才看清她耳后新添的白发,比上次回家又多了些,像撒了把细碎的霜。她转头看见我,眼睛亮了亮,原本蹙着的眉梢也松了些:“醒了?粥再熬两分钟就好,给你卧了荷包蛋。”说话间,她伸手去拿橱柜上的碗,手腕抬起时,袖口滑落,露出小臂上松弛的皮肤,还有那些深浅不一的皱纹——是常年洗衣、做饭、缝补留下的印记,却依旧灵活得很,拿碗、盛粥、摆筷子,动作熟稔得让人心疼。
窗台的玻璃上凝着薄霜,映出母亲忙碌的身影。我忽然想起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冬天,她会把我的小手揣进她的掌心,一路走到学校。那时她的掌心又暖又软,能把刺骨的寒风都隔绝在外;如今再握她的手,才发现掌心的纹路深了许多,指腹也磨出了薄茧,却依旧带着熟悉的温度。“昨天给你织的围巾,你试试合不合适。”她端来粥,另一只手递过一条米白色的围巾,针脚细密得像她平日里的心思。
我围上围巾,暖意在颈间蔓延开来。窗外的风还在吹,却吹不散厨房里的烟火气,也吹不散母亲掌心的温度。她坐在我对面,看着我喝粥,眉间的忧愁淡了些,眼睛里满是温柔的光。我忽然明白,母亲的善良从来都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藏在每一顿热饭里,每一件织好的衣物里,每一次默默的牵挂里。
只是我多希望,这岁月能对她温柔些,让她的脊背不再那么弯,让她的鬓角不再添霜,让她眉间的忧愁能被更多的欢喜取代。就像这初冬的晨光,虽然来得迟,却总能慢慢驱散寒凉,照亮她的脸庞。我也想成为她的光,用我能及的力量,托住她掌心的暖,让她知道,她的付出从来都不是徒劳,她的善良,值得被全世界温柔以待
作者简介:高金秀,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人兴趣爱好广泛,写作,论文,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剪纸,手工制作等,都是国家级一等,二等,优秀奖。公开课也比较成功,得到评委好评。在教学期间,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奖。得到大家好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教育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