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广祥著作推荐
李映光,海南昌江县人,大专学历,政工师,金融高管,先后从事教师,党政机关,金融工作。分别在白沙,屯昌,临高,昌江等县建行任行长职务。
烽烟里的阿娘
——潘江妹《夜语》中的铁血与柔肠
文/李映光
夜 语
烽烟淬刃月凝霜,篝火摇红认阿娘。
半卷征袍同夜语,铁衣犹带伏波香。
潘江妹的《夜语》如一把被战火淬炼的利刃,在冷月霜锋的寒光中,奇迹般映出了篝火暖红的柔影。全诗四句,却以非凡的力度熔铸了钢与柔、血与火、铠甲与亲情——在苍凉的长征战地上,一缕人性的微光穿透了历史的铁幕。
首句“烽烟淬刃月凝霜”,以“淬”字为诗境,以淬火、凝霜两个意象,将战地肃杀之气与月夜清寒完美融合。凝字既描写月华如霜,又暗示面容冷峻。
次句“篝火摇红认阿娘”,“摇红”二字灵动传神,一声“阿娘”的呼唤更是如暖流般在寒夜中弥漫开来。一个“认”字蕴含多少辛酸与惊喜?也道尽红军长征思亲之切。于千万人中认亲娘,那是战火中凝成的骨肉至亲。
转句“半卷征袍同夜语”此句何其精妙——征尘未落,战袍未解,夜宿片刻夜语。这“半卷”恰是红军女战士与“阿娘”柔情的张力。
结句“铁衣犹带伏波香”更是将诗的境界推向精神高地。诗人以“伏波”典故暗喻征战,却让铠甲沾染花香。将红军长征战场血腥转化为家园气息,残酷中透出温暖。“犹带”二字举重若轻,道尽红军战士为保家卫国的深层情感升华为精神芬芳。弥漫于红军女战士的衣装上。
《夜语》闪光之处,在于它以女儿之心体察战争之躯。红军长征以钢铁洪流横扫一切,潘江妹满怀深情描绘人类历史上被遗落的人性花朵——篝火旁那声“阿娘”,征袍下的那席夜语,最终凝聚为红军女战士衣装上永不消散的“伏波香”。成为对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战场最深沉的人性注解:纵然烽烟淬硬了刀刃,也永远无法淬灭红军战士心灵深处那团摇曳的篝火。
那红军女战士军衣上飘散的余香,正是人性在战火硝烟中锻打不灭的证明。
2025年8月16日于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