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一句顶半生
第一节:老杨的笔记本
老杨有个牛皮纸封面的笔记本,是当年知青周文彬留下的。本子上记着三句话:
1. "别跟命争"——他爹说的
2. "人算不如天算"——王二麻子说的
3. "活着就行"——翠花说的
本子最后一页还空着,老杨琢磨着该再记一句什么。
第二节:卖驴
包产到户第三年,翠花要嫁人了,对象是那个戴眼镜的知青周文彬。老杨蹲在磨盘边抽旱烟,那头豁耳朵驴在旁边嚼干草。
"爹,文彬说结婚后接咱去城里住。"翠花眼睛亮晶晶的。
老杨"吧嗒"抽了口烟:"城里人放屁都带洋味儿,我去干啥?"
第二天,老杨牵着驴去了集市。驴老了,走路慢吞吞的,左耳朵的豁口在太阳底下特别显眼。
肉贩子老马围着驴转了三圈:"老杨,这驴太瘦,最多八十。"
"一百二。"老杨说。
"九十,不能再多了。"
"一百一,要不我牵回去。"
最后一百成交,老杨把皱巴巴的票子塞进内衣口袋,拍了拍驴脖子。驴打了个响鼻,用脑袋蹭了蹭老杨的肩膀。
第三节:存折
老杨去信用社存钱,营业员是个扎马尾辫的姑娘。
"大爷,存活期还是定期?"
老杨想了想:"能存'一句顶半生'的那种吗?"
姑娘噗嗤笑了:"大爷真幽默,那就存三年定期吧,利息高。"
老杨在存单上按手印时,突然想起王二麻子的话:"人这一辈子,活的就是个'算'字。"
第四节:最后一句话
周文彬和翠花结婚那天,老杨穿着崭新的中山装,口袋里揣着那张存折。婚礼在县城国营饭店办,桌上摆着红烧肉和汾酒。
司仪让老杨讲话,他掏出那个牛皮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我琢磨了大半辈子,总算想明白一句——鸡毛能飞上天,但终究还得落下来。"
全场安静了几秒,突然爆发出掌声。周文彬推了推眼镜,小声对翠花说:"咱爹这话,有哲理。"
第五节:新磨盘
老杨一个人住在老宅子里。村里通了电,磨坊早就废弃了。有天他路过生产队旧址,看见那个老磨盘被人扔在沟渠边,上面长满了青苔。
老杨蹲下来,用手摸了摸冰凉的石头。风吹过杨树梢,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算盘珠子在晃动。
---
【尾声】鸡毛飞上天
很多年后,杨树屯变成了旅游区。导游指着老杨家的院子说:"这就是著名民间哲学家杨老汉的故居,他说的'鸡毛飞上天'理论,被收录在《中国民间智慧大全》里。"
游客们举着手机拍照,有个小男孩问:"那他的驴后来怎么样了?"
导游卡壳了,转头问村里的老人。老人眯着眼睛想了想:"好像...是卖了?还是跑了?记不清喽。"
风从黄河故道吹来,卷起几根鸡毛,在空中打了几个旋儿,又轻轻落回地上。
[全文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