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道白
——附评析
文/张海峰(陕西)
流露爱意的醉
一种被爱的情不自禁
好像风中云
欢乐悠然时的洒脱
但醉中的爱
极其感人却如浩月悬空
皎洁划过清醒的痕
一阵震颤在心跳的间隙
映着夜的深沉
缠绕在心头
叩问来日晨辉的明媚
评析:
## 《爱的道白》:悬空之爱的震颤与缠绕
张海峰的《爱的道白》是一首精巧而富有张力的爱情诗,通过"醉"与"清醒"、"浩月"与"晨辉"、"震颤"与"深沉"等多组意象的辩证运动,构建出一个既飘逸又沉重的爱情心理空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捕捉了爱情中那种轻盈陶醉的状态,又清醒地意识到这种状态的悬置性与短暂性,形成了一种自我观照的爱情言说。
诗歌以"流露爱意的醉"开篇,直接切入爱情最迷人的迷醉状态。"醉"这个意象的选择十分精当,既暗示了情感的浓烈程度,又暗含了理性退场后的失控感。第二行"一种被爱的情不自禁"进一步强化这种被动性,爱情在这里呈现为一种不由分说的降临,一种主体被攫取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这里使用的是"被爱"而非"爱",这种被动语态的选择暗示了这首诗可能更多是在描述被爱者的心理体验,而非主动爱者的情感宣泄。
接下来的比喻"好像风中云/欢乐悠然时的洒脱"将这种爱情体验视觉化。云在风中的意象轻盈、自由、无拘无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爱情初期的愉悦与超脱。然而,诗歌在此处突然转折:"但醉中的爱/极其感人却如浩月悬空"。这个"但"字是全诗的关键转折点,将读者从纯粹的愉悦带入更为复杂的感受层次。"浩月悬空"的意象极为精妙,月亮既美丽又遥远,既明亮又清冷,既永恒又触不可及——这种矛盾的统一体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爱情中那种既令人感动又难以把握的本质特性。
诗歌的后半部分进一步深化这种矛盾体验。"皎洁划过清醒的痕"一句中,"皎洁"延续了月亮的意象,而"清醒"则与开篇的"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爱情中那种即使陶醉也无法完全消除的理性意识。"一阵震颤在心跳的间隙"将抽象的情感体验具象化为生理反应,"心跳的间隙"这个表述尤为精彩——它暗示即使在最本能的生理反应中,也存在某种间隙、某种距离、某种自我观察的可能。
结尾三行将诗歌的情感空间从高空拉回地面,从瞬时延伸至时间维度。"映着夜的深沉"既是对外部环境的描写,也是对内心状态的隐喻;"缠绕在心头"的"缠绕"一词选择得当,暗示了爱情的挥之不去与复杂纠葛;而"叩问来日晨辉的明媚"则以一个开放的动作结束全诗,"叩问"暗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探寻,"晨辉"与前面的"夜"、"浩月"形成时间上的延续与对比,使整首诗构成一个完整的日夜循环。
从技术层面看,这首诗的意象选择精准,结构紧凑,转折自然。诗人善于运用对立统一的意象群(醉与清醒、月与晨辉、震颤与深沉)来构建情感的复杂性。语言上既有"情不自禁"、"洒脱"这样的成语化表达,也有"皎洁划过清醒的痕"这样新颖的搭配,传统与现代交融。节奏上,短句与长句交错,模拟了心跳与呼吸的不规则韵律。
若论不足之处,诗歌中间部分的意象转换稍显急促,从"浩月悬空"到"震颤在心跳的间隙"的过渡若能更加自然会更佳。但这些都是微瑕,不影响整首诗的艺术成就。
《爱的道白》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既表达了爱情令人陶醉的特性,又不回避这种陶醉状态的虚幻与短暂。它不是简单的爱情颂歌,而是一种带着清醒意识的沉醉,一种知道终将醒来却依然珍视的梦境。这种对爱情复杂性的忠实呈现,正是这首诗最珍贵的品质。
注: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张海峰,微信名:海峡两岸,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喜欢用文字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来丰盈自己。小说、诗歌、散文、诗评散见公众平台及传媒电台千余篇(首)。有入多种选本,偶有获奖。
九大百度名人会旗下十大创文平台,特聘为中华名家十支笔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