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王二麻子的哲学
第一节:算盘精的由来
王二麻子本名王德福,因为脸上有几颗白麻子,又打得一手好算盘,村里人都叫他"算盘精"。他那把乌木算盘是祖传的,算珠油光发亮,拨弄起来声音清脆得像炒豆子。
村里人办红白喜事都爱找他算账。谁家娶媳妇要摆几桌酒,谁家老人去世该买多少尺白布,王二麻子眼睛一眯,手指头一拨拉,保准算得明明白白。
"这人呐,就跟算盘珠子似的。"王二麻子常叼着烟袋说,"该进位时进位,该退位时退位,一步错,步步错。"
第二节:粮食账本
六零年闹饥荒,王二麻子当了生产队的保管员。他那间土坯房的梁上吊着个竹篮子,里面放着粮食账本。
老杨去领口粮时,看见王二麻子正往账本上画杠杠。"老杨哥,"王二麻子压低声音,"你家六口人,按说该领一百八十斤,可眼下..."算盘珠子噼里啪啦一阵响,"先领一百二十斤吧。"
老杨瞅见账本上自家名字后面画着三道杠,别人家都是两道。他没吭声,扛着半袋红薯干走了。
那天半夜,老杨家的门轴"吱呀"响了一声。开门一看,门槛上放着个布口袋,里面装着二十斤玉米面。
第三节:算不过天
饥荒最严重那年,王二麻子家最先断粮。村里人都纳闷:"算盘精家里还能没吃的?"
有人看见王二麻子媳妇去挖野菜,裤腰带勒得紧紧的,走路直打晃。王二麻子自己蹲在麦秸垛后头,把麦粒一颗颗往嘴里送。
老杨拎着半袋麸皮去看他时,王二麻子正躺在炕上,眼睛亮得吓人。"老杨哥,"他气若游丝,"我算了一辈子账,没算到今年这场饥荒..."
炕桌上的算盘缺了几颗珠子,像是被人抠下来煮着吃了。
第四节:最后一笔账
王二麻子临死前,把算盘给了老杨。"帮我收着,"他说,"等年景好了..."话没说完就咽了气。
入殓时,老杨发现王二麻子贴身口袋里装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
"六月初三,借给张寡妇五斤谷子"
"七月十五,偷偷给赵大娘家孩子塞了俩红薯"
最后一页写着:"欠老杨二十斤玉米面,来世再还"
第五节:新算盘
包产到户那年,老杨把王二麻子的算盘拿出来晒。算珠被太阳一照,泛着温润的光。
村里新来的会计小李看见了,眼睛一亮:"杨叔,这算盘卖不卖?我出五块钱。"
老杨摇摇头,把算盘收进怀里:"这个不卖,这是故人托付的。"
当天晚上,老杨梦见王二麻子蹲在麦垛上打算盘,算珠响得像下雨。醒来时,听见窗外真在下雨,雨点打在瓦片上,噼里啪啦,跟算盘声一模一样。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