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翠花的眼泪不值钱
第一节:提亲的自行车铃铛
李木匠的儿子李小栓来提亲那天,骑了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车把上拴着红绸子,铃铛按得叮当响,从村东头一直响到老杨家的土院门前。
翠花正在灶台边和面,听见铃铛声,手上的面团"啪嗒"掉进了面盆里。她踮着脚从窗户缝往外瞧,看见李小栓穿着崭新的确良衬衫,头发抹得油光水滑,正跟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的老杨说话。
"叔,我稀罕翠花。"李小栓说得直白,汗珠子顺着鬓角往下淌,"我虽然现在穷,但我有力气,以后肯定能让翠花过上好日子。"
老杨吐了口烟圈,眯着眼看停在院里的自行车:"这车新买的?"
"借的。"李小栓挠挠头,"王会计家的。他说提亲得有个排场。"
第二节:算盘珠子打得响
翠花她娘盘腿坐在炕上,手里的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
"李家小子人是不错,"算盘"啪"地一响,"可他家连三间瓦房都凑不齐。"
"他说以后盖..."翠花小声嘟囔。
"以后?"算盘又响,"你爹当年也说以后给我买金镯子,现在连个铜顶针都没见着。"
老杨在门外咳嗽一声,翠花她娘立刻把算盘塞到炕席底下。等老杨进屋,她话锋一转:"不过年轻人有闯劲也好,就是这聘礼..."
"不要聘礼。"老杨突然说,"咱家陪嫁那头驴。"
屋里顿时安静了。灶膛里的柴火"噼啪"爆了个火星。
第三节:城里的来信
李小栓走的那天,翠花偷偷往他包袱里塞了五个煮鸡蛋。那是她攒了半个月的鸡蛋,本来要拿去供销社换盐的。
"等我挣了钱,就回来娶你。"李小栓说这话时,火车站的喇叭正在播报车次,把他的声音盖得断断续续。
第一年,李小栓寄回来两封信。信上说他在建筑工地搬砖,一天能挣八毛钱。
第二年,信变成了明信片,上面印着城里百货大楼的照片。
第三年春天,翠花收到一封皱巴巴的信。信纸上有块油渍,像是吃饭时沾上的。李小栓在信里说,他跟理发店的张姑娘好上了,"她爹是国营理发店的正式工"。
第四节:算盘落灰了
翠花捏着信在河边坐了一下午。河面上漂着桃花瓣,粉的白的,打着旋儿往下游去。
回家时路过王会计家,她看见那辆永久自行车歪在墙根,车胎瘪了,铃铛盖也不知去向。王会计媳妇正在院里骂街:"借车不知道爱惜,现在的年轻人..."
翠花突然就笑了。笑着笑着,眼泪掉在衣襟上,洇出两个深色的圆点。
她娘把算盘从炕席底下掏出来,发现算珠都卡住了,怎么拨都拨不动。
第五节:新来的知青
麦收的时候,村里来了个知青,叫周文彬。戴着眼镜,说话文绉绉的,干起农活来笨手笨脚。
有次锄地,周文彬把玉米苗当野草锄了,被生产队长骂得狗血淋头。翠花看不过去,偷偷帮他把剩下的地锄了。
"谢谢你。"周文彬推了推眼镜,从兜里掏出本皱巴巴的书,"这个送你。"
翠花不识字,但认得封面上烫金的字在太阳底下闪闪发亮。后来她才知道,那本书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那天晚上,翠花把李小栓的信折成纸船,放进了河里。船漂到河中央时翻了,信纸慢慢被水浸透,字迹晕染开来,最后沉了下去。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