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事儿摞事儿,摞成一座山
杨胜利在灵堂守了三天,把老杨头留下的旱烟袋擦得锃亮。出殡那天,村里人都说老杨头有福气,儿子开着四个轱辘的车回来送终。杨胜利听着,心里像塞了把麦糠,扎得慌。
回到城里,王翠花正在汽修厂门口骂街。见他下车,一把揪住他袖子:"你还知道回来?厂里都乱成一锅粥了!"
杨胜利甩开她的手,径直往办公室走。桌上堆着没签的单据,地上散落着螺丝钉,角落里还放着半碗泡面,已经长了绿毛。
"老刘家的车修一半,工人找不着你,撂挑子了。"王翠花跟进来,手指头戳着他后背,"还有税务局的来查账,我说等你回来......"
"知道了。"杨胜利打断她,掏出老杨头的旱烟袋摩挲着。烟袋锅子冰凉,像他爹最后的脸。
那天晚上,杨胜利蹲在车间抽烟。二十年前离家时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他背着铺盖卷走在县城的小路上,身后是杨家庄升起的炊烟。那时候他发誓,一定要混出个人样。
可现在人样是有了,心里却空了。
(三个月后)
汽修厂突然着火那晚,杨胜利正在给老杨头上坟。回来时远远看见火光冲天,消防车的警笛声刺破夜空。
王翠花瘫坐在马路牙子上,脸上黑一道白一道:"完了......全完了......"
杨胜利盯着熊熊大火,突然想起小时候跟着爹去救麦田的火。老杨头挥舞着扫帚,火星子溅到衣服上烧出窟窿也不管。火灭了,爷俩躺在焦黑的地里喘气,老杨头说:"庄稼烧了还能再种,人活着就行。"
"烧了就烧了。"杨胜利吐了个烟圈,"人没事就行。"
第二天,银行信贷部主任老周坐在废墟旁的奔驰里,递给他一份文件:"老杨啊,按规矩这贷款得重新评估抵押物......"
杨胜利盯着老周油光水滑的头发,突然笑了:"周主任,您说人这一辈子,图啥?"
老周愣住了,文件悬在半空。
(次日清晨)
杨小乐拖着行李箱站在汽修厂废墟前,耳机里还在放摇滚乐。他是被王翠花连夜叫回来的。
"爸,你这厂子......"
"正好。"杨胜利踢开一块焦黑的铁皮,"你学汽修的,咱们重新开始。"
杨小乐摘下耳机,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我都说了要搞音乐!谁要修车啊!"
父子俩隔着废墟对视。杨胜利突然发现,儿子愤怒的样子,像极了二十年前的自己。
(一周后)
杨胜利蹲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吃泡面。王翠花气冲冲进来,把手机拍在桌上:"你儿子又跑了!说是去什么西藏寻找灵魂!"
手机屏幕上,杨小乐的朋友圈更新了一张车站照片,配文:"逃离钢筋森林"。
杨胜利慢慢嚼着泡面,想起老杨头常说的话:"孩子就像地里的苗,你越掰扯,它越长歪。"
他拿起手机,给儿子转了五千块钱,只发了句话:"找不着就回来,家里有饭。"
发完这条消息,杨胜利走到工棚外。晨光中,几个工人正在清理废墟。铁锹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像极了当年生产队上工的钟声。
他突然明白,老杨头那些看似糊涂的话里,藏着的都是活着的道理。事儿摞事儿,摞着摞着,就成了过日子的样子。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