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而世人每每自缚其心,至于抑郁成疾,气出病来,实在可笑亦复可怜。生死之外,何事值得如此?然而人总是执迷不悟,将些微琐事放大如天,日夜咀嚼,直至身心俱疲。
我曾见过一个老邻居,姓张,是个会计。他每日伏案算账,锱铢必较,连一分钱的出入也要反复核对。久而久之,眉头紧锁成了常态,嘴角下垂似挂了秤砣。他常道:"账目不对,如何是好?"旁人劝他放宽心,他却愈发紧张,终至胃病发作,卧病在床。病中仍念念不忘那几本账簿,直至医生警告他再如此下去,怕是要提前向阎王爷报账了,他才略略放下。后来病愈,竟像是换了一个人,账目有差,也不似从前那般焦灼了。问他缘故,他只道:"想通了,横竖不过一碗饭的事。"
诚然,人生之事,大抵如此。天大的事,搁在时间里,也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些当时觉得过不去的坎,隔年再看,竟已记不真切了。而小事若斤斤计较,则如蚊虫叮咬,虽不致命,却足以扰人清梦,使人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心态之重要,甚于饮食医药。我认识一位老者,八十有余,精神矍铄,步履轻健。问他养生之道,他笑道:"哪有什么道,不过是事来则应,事去则静。"他经历过战乱,失去过亲人,家产也曾荡然无存,却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天真的从容。他家的庭院里种着几株月季,花开时他赏花,花落时他扫叶,从不因花开花落而悲喜过度。这般心态,倒真应了古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反观今日世人,终日奔波劳碌,为名利所困,为情爱所苦,为得失所扰,将自己逼至墙角而不自知。手机一响,便如临大敌;工作稍有不顺,便觉天塌地陷;与人稍有龃龉,便耿耿于怀数日不休。这般活着,岂不是自寻烦恼?
我曾在一个雨天的茶馆里,听见两位老者对话。一位抱怨儿子不孝,另一位只是静静地听,然后说:"老哥,你我都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何必还为儿孙事气坏了自己?他们自有他们的活法。"那位抱怨的老者闻言一怔,继而大笑,两人举杯对饮,雨声淅沥中,竟有种说不出的和谐。
心态转变,境遇便随之而变。这不是什么玄妙的道理,而是再实在不过的生活智慧。同一件事,看开了是过眼云烟,看不开便是心头大石。人生路上,负重前行已是不易,何必再自加枷锁?
说到底,日子是一天天地过,心态却决定这日子是苦是甜。世间万物,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看淡些,看开些,心头自然宽敞,生活自然顺遂。那些曾经以为熬不过去的难关,回头看去,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几朵浪花罢了。
心宽了,路就宽了。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