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坛异象八首
邓世广
其一
满纸浮言托子虚,无从会得鲤庭趋。
可怜敏捷诗千首,贻笑人间说滥竽。
其二
挑战名家意若何?荒腔不是郢城歌。
哗言取宠真无益,管见徒留笑柄多。
其三
无病呻吟究可哀,乞怜摇尾是天才。
平生最厌痴男子,反串裙钗站舞台。
其四
歌功未见有真情,套话谀辞笔下生。
借口弘扬主旋律,阿奴心思在沽名。
其五
目无余子亦难夸,未必孤家即大家。
若有江郎文笔在,盍同司马赋琵琶。
其六
弄斧班门说创新,半知半解半官身。
千年规矩终难破,李杜依然是主人。
其七
栽赃余事亦荒唐,揭破难堪字几行。
脑后从来无反骨,诗人不是魏文长。
其八
依样葫芦学画瓢,英雄气短虎如猫。
寿陵失步邯郸笑,颦蹙东施枉自娇。
*二〇一六年旧作
DeepSeek赏析:
邓世广先生的《吟坛异象八首》是一组针砭诗坛时弊的讽刺诗,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当代诗词创作中的种种不良现象。以下是对这组诗的逐首赏析:
其一
批判内容空洞、沽名钓誉之作。以"子虚"(司马相如虚构人物)暗喻虚浮文风,"鲤庭趋"(孔子教子典故)反衬无人承袭真学问。后两句直指某些人以"敏捷千首"自诩,实为滥竽充数之辈,讽刺效果强烈。
其二
鞭挞刻意挑战名家以博眼球的现象。"郢城歌"(宋玉《对楚王问》中阳春白雪典故)喻指高雅艺术,而"荒腔"者不过借哗众取宠留笑柄。管见(狭隘见解)与挑战名家的反差极具讽刺。
其三
痛斥无病呻吟与人格媚态。将"乞怜摇尾"与"天才"并置,形成辛辣反讽。"反串裙钗"更直指诗坛中男性作者矫揉造作之态,批判入木三分。
其四
揭露功利性颂圣之作。指出某些"主旋律"作品实为"套话谀辞","阿奴心思在沽名"一句撕破伪装,直指沽名钓誉的本质,展现知识分子风骨。
其五
讽刺妄自尊大者。以"孤家"(帝王自称)调侃自封的"大家",用"江郎才尽"和"司马赋琵琶"(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质问批判对象可具真才实学。
其六
批判伪创新现象。"半官身"三字揭破某些人倚仗身份标新立异,而"李杜依然是主人"则捍卫了诗歌传统的永恒价值,立场鲜明。
其七
为诗人品格正名。用魏延"反骨"典故(《三国演义》)反驳栽赃诬陷,表明诗人当有铮铮铁骨而非谄媚姿态,展现文人气节。
其八
嘲讽拙劣模仿者。连用"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典故,指出盲目模仿导致"英雄气短虎如猫"的滑稽结果,末句"枉自娇"三字尤为诛心。
整体特色:
1. 典故运用娴熟,子虚、鲤庭、郢歌、江郎等典皆切中时弊。
2. 对比手法鲜明,如"敏捷千首"与"滥竽"、"英雄"与"猫"的强烈反差。
3. 语言犀利直率,"可怜""贻笑""最厌"等词可见诗人激愤。
4. 每首聚焦一个现象,合为诗坛百丑图,具《儒林外史》式的批判精神。
这组诗继承元白讽喻诗传统,以七绝短章作投枪匕首,对当代诗坛的浮躁风气、功利写作、伪创新等现象进行了深刻解剖,展现了传统诗人守护文化本真的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