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
文/樊志刚(辽宁)
祸福无门总相依
善恶有报不为奇
心有良知常警省
莫存私蔽葬尘迷
蔓草荒延尚难除
欲念初萌当自诛
任它放纵祸不远
业海茫茫几沉浮
淡然清守莫输心
了了苍苔掩旧痕
鸟啼残红随流水
繁华转眼成荒冢
暮雨轻敲夜无眠
依依往事总千端
人生最怕亏心事
俯仰无愧可问天
望去层层绿相间
白云悠悠任舒闲
天地邀我一过客
早将身心寄西莲
樊志刚的这组《随记》,以简练的笔触道尽人生哲思,字里行间透着对世事的通透与对心性的省察,颇具禅意与警醒之味。
一、善恶祸福的辩证观
前两首聚焦“心性与因果”。“祸福无门总相依,善恶有报不为奇”,以直白的语言点出祸福相生、善恶有报的常理,打破对“好运”的侥幸;“心有良知常警省”则强调内心的自律,将道德标尺立于己心。而“欲念初萌当自诛”一句尤为深刻,把欲念比作易蔓延的“蔓草”,警示人需在贪念刚起时便主动克制,否则“业海沉浮”的结局不远,字字透着对人性弱点的洞察。
二、繁华与虚无的勘破
中间两首转向对“世事无常”的观照。“繁华转眼成荒冢”以“残红随流水”“苍苔掩旧痕”为喻,勾勒出时光流逝中盛景的易逝,劝人“淡然清守”;“人生最怕亏心事,俯仰无愧可问天”则从反面立论,将“无愧于心”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于暮雨无眠的情境中,凸显坦荡胸怀的重要性,情感真挚而有力量。
三、超脱与归处的向往
末首以“绿相间”“白云闲”的景致起笔,将“天地过客”的渺小与自然的恒久相对照,最终落到“早将身心寄西莲”的超脱,既含对世俗纷扰的释然,也藏着对精神归宿的向往,为全诗添了一份宁静的收尾。
整体而言,组诗不重辞藻雕琢,却以朴素的语言直抵人心,将因果观、处世道、生死念熔于一炉,读来既有警示,又有慰藉,尽显通透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