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红色文化 永葆知青活力
2025年8月16日上午,一场意义非凡以《坚守红色文化 永葆知青活力》为主题的座谈会在福清市卓越大酒店成功举行,本次活动有40多位知青代表与特邀嘉宾相聚一堂,通过历史回望、精神传承、未来展望,共同谱写了一曲跨越时空的青春赞歌。
座谈会由福清市知青文化研究会主办,旨在庆祝福清解放七十六周年,探寻红色文化与知青精神的传承脉络。
上午10点左右,由福清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毛立平主持,座谈会在浓重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会议伊始,福清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党支部书记、会长陈维宁会长的致辞将大家带入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陈书记从知青的独特视角切入,将福清解放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与知青上山下乡的历程紧密联系。他提到,1949年8月16日福清解放,这是革命先辈用热血铸就的胜利丰碑,象征着福清摆脱旧制,走向新生。而知青上山下乡,同样是新中国建设时期,知识青年响应时代号召,扎根乡土的生动体现。尽管两者在时空上有间隔,但都围绕着“为国家命运而奋斗”的核心,同频共振。
这位曾在闽东插队十年的老知青带头人,用"三个跨越"勾勒出福清知青的奋斗轨迹:从"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到"返乡投身改革开放"的身份跨越,从"肩扛锄头垦荒"到"引资兴业建城"的角色跨越,从"方言交融架桥"到"文化研究铸魂"的使命跨越。"这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史,更是福清从'海防前线'到'开放高地'的蜕变缩影。"陈会长掷地有声的话语,引发了现场此起彼伏的掌声。
陈书记进一步阐述,福清从解放初期的“海防前线”发展成为如今的“开放高地”,与知青群体从“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到“返乡投身改革开放”的角色转变,有着深刻的精神共鸣,都是“服从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时代使命的有力见证。
他指出,通过“丰碑”“蝶变”“拓荒者”“架桥人”等生动意象,凸显了知青群体的历史价值。结合福清“侨乡优势”与“山海协作”的地域特色,更增强了这种价值的在地性,让红色文化与知青精神的传承更具感染力与生命力。
最后,陈书记强调,福清市知青文化研究会的宗旨是坚守红色文化,让这面知青精神旗帜永远飘扬;“福清知青,永远年轻”不仅是口号,更是对知青精神的坚定承诺,对红色文化传承的永恒信念。
会议期间,知青们纷纷上台激情演讲,他们是文化融合的架桥人……,在古田的山间田畔,知青们以乡音为桥,促进了方言与习俗的交流融合,使“福清哥”的闯劲与闽东的质朴相互交融。
广大知青群体是经济建设的拓荒者。当年,他们肩扛行囊,深入偏远山区,带去先进的农业技术。同时,在劳动锻炼中,掌握农耕技能,通过推广良种、改良耕作方式,让贫瘠土地焕发生机。返城后,他们又依托福清侨乡优势,积极引入资金与技术,助力家乡建设,使福清跻身“中国百强县”行列,为家乡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返城后,他们积极牵头开展知青文化研究,将那段难忘岁月的故事传递给后人,为福清与闽东的“山海协作”增添了民间纽带,推动了地域文化在互动交流中不断深厚发展。
此次座谈会,不仅是对福清解放历史与知青岁月的深情回顾,更是一次凝聚力量、传承精神的盛会。它激励着新一代继续传承红色文化与知青精神,为福清地方发展与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