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長民(旭东)//《我眼中的邢小俊》
从邢小俊的三次工作经历:2000年10月从西安市远东二中到华商报社,十年期间任明星记者、首席记者,政府要闻部主任、集团办公室主任、专刊主编等;2011年被西安晚报以特殊人才引进到西安晚报任副总经理,又兼任西安报业集团品牌中心主任,后任西安报业集团经管办主任,集团子报领导小组副组长、子报办主任;兼任《现代保健报》社长、总编辑岗位上被以省部级特殊人才破格引进到西北政法大学任教授。印証了邢小俊其人,如他的名字一般,才俊二字当之无愧。他像一株扎根黄土的白杨,挺拔而坚韧,在新闻与文学的天地间,伸展出令人瞩目的枝叶。
初见小俊,便觉他周身散发着一种特殊的气质——那是阳光与力量的完美交融。他的眼睛总是亮的,仿佛自带光源,能穿透世事的迷雾,照见人性的本真。记得他策划的"新市民"报道,为那些被称作"农民工"的群体正名,这份对弱势者的悲悯,恰似春雨润物,悄然改变着社会的认知。
他的笔下有土地的温度。读《逃脱的麦子》,仿佛能嗅到麦浪翻滚时散发的清香,看见农人站在地头时挺直的腰板。小俊的文字不是飘在空中的云,而是深深扎进泥土的根,从关中平原汲取养分,长出挺拔的思想。他对土地的眷恋,是对生命源头的虔诚叩拜。
更难得的是,他身上兼具文人的风骨与实践者的魄力。在陈忠实先生灵前那三个响头,叩出了关中汉子最质朴的深情;而带领全家为让礼村修建文化广场的义举,则彰显了知行合一的担当。他像古代士人般重视"礼让"的家风,又以现代人的开拓精神不断突破自我。
与小俊交谈,总会被他眼中跳动的火焰感染。他谈新闻理想时目光炯炯,论文学创作时神采飞扬,说到乡村振兴时更是激情澎湃。这种感染力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内心热忱的自然流露。他像一盏不灭的灯,既照亮自己的道路,也为同行者指明方向。
在这个容易迷失的时代,邢小俊守住了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担当。他的生命状态告诉我们:真正的才华,终将化作温暖他人的光;扎实的耕耘,必能收获精神的高贵。这样的人,注定会在时光的长河里,留下清澈而深远的回响。
邢小俊简介:
邢小俊,祖籍陕西耀县, 新闻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教授、硕导。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西安市作协副主席。
陕西省委“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科和文艺领域领军人才,陕西省“六个一批”人才,西安市委首届“西安之星”,西安市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陕西省第一批、第二批“百优”中青年作家艺术家资助计划人才。西安市第十五届政协委员,陕西省青联九届常委。
出版《走向光明》《国家战略》等十五部,引起全国反响。作品两次获全国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作品多次获国家出版基金、中国作协重点扶持、国家丝路书香翻译工程、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工程等,被翻译为俄、英、法、西班牙语。
编辑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