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饭碗与精神依存
作者:王宇鹏
一段时间,人们呼唤着同一个名字--袁隆平,因为他是敲响粮食安全警钟的人,他也是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他曾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到自己手上去,我们要担当起来”;“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 斯人已去,他的话语犹言在耳,振聋发聩。细品深思,极具有醒世和警世作用。
2019年“新冠”疫情已再此向人们敲响警钟: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粮食安全是命脉是基石,农村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和根魂。为此,政府坚决捍卫18亿亩耕种红线,实施农村振兴计划。国家教育改革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灵魂。
社会在加速城镇化过程中,无形中造成农村被挤压萎缩,客观上导致农耕文明渐趋消融。俗语说:手里有粮心不慌。农业生产不仅要靠科技支撑,更需要心中敬畏土地,有乡土家国情怀的现代农业生产者。看,山川秀美,生态勃发。人们的饭碗必须端牢。为了生存,一边是转移的劳动力背井离乡的拼命赚钱养家,另一边却只有花甲古稀老人守望土地,进行原始生产。村落荒芜,乡愁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市场经济,催生中国经济腾飞。在国际大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趋于中高速发展,政府进行深度供给侧改革和内循环经济,产能过剩必须去库存。市场商品极大丰富,人的消费购买力空前高涨。现实背景下的人消费多是讲排场,争体面。一边是吃喝宴请浪费严重,一边是几代人耗尽心血进城买房。老百姓用勤劳诚实的劳动获得富足的生活,这是鼓舞人心的。欣慰的是我们已经进入小康新时代,人们终于摆脱物质贫困,脱离落后传统生产关系的束缚,过上文明舒适的新生活。
现代文明的背后则是远离自然生态、违背自然规律的生产消费的隐忧。一些人空调四季吹,生活靠手机,吃喝点外卖,游乐山水湖。头脑被享乐文化挤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竟成笑谈。部分人处世唯我独尊;躲在温室精神缺钙,阴阳失衡;耳闻目睹多是及时行乐,安逸舒适贪图享受;出了校门,离了家门怕晒怕冷不愿流汗,富贵病和精神疾患越发普遍。啃老族蜗居不知世情,网络贷高消费毁掉一些好逸恶劳的年轻人的梦想!
市场经济下,个别人出现信仰坍塌,拜金主义盛行,急功近利,思想浮躁。多少人挣扎在欲望沟壑里。身份、地位、金钱、权势成为个人价值标签。一些人纵情享乐,时觉人生虚无,及时行乐。再看少数腰杆挺起来、腰包鼓起来的人。在国家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好像不极欲消费不刺激,不攀比享受没品位。朴素一点是土气,艰苦一下是傻气。生活不由自主地追求高大上,学洋气、过洋节,耍气派。而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淡漠了,家国情怀被声色犬马的生活消解了。他们狂欢的背后是一种思想萎靡、精神虚无的表现,他们只管我行我素,自我中心。部分人太浮躁、太焦虑、太虚无的根本原因是信仰缺失。上了年纪的大多看不惯那些啃老族、低头族、虚幻族,厌恶他们自私冷酷任性玩世不恭。其根源是人性被金钱异化,思想被享乐蚕食。
毛主席从西柏坡进住北京之前曾说:共产党28年打下江山,可以自豪,去北京赶考则如履薄冰。他写了《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告全体革命党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要求印发郭沫若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所写《甲申三百年祭》一文,警告执政党勿学李自成,且莫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奢堕落。
眼下,除了要重视老百姓的饭碗问题,还要重视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思想和精神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人都应该要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让自己的身体、思想、精神都健康。这就需要我们弘扬传统道义,坚持中国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让传统思想深植灵魂,传承爱国敬业、艰苦创业、自立自强、勤俭节约的红色基因,发扬革故鼎新、开拓创新、科学务实的时代精神,自觉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建设,树立科学、文明、理性的价值追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能自觉担负起社会和家庭责任,具有开放创新的时代新气象,养成科学、文明、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国家要尽快启动落实农村振兴计划,政府要能够激活农业生产的新动能,因地制宜,探索出能够让农村荒芜的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激活全要素参与农村的发展和建设,促使农村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让粮食生产和精神生产并重,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够根扎祖国的农村大地,促使农村再现美丽、祥和、富裕、文明的新气象。让田园牧歌不再成为人们精神的乌托邦;让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成为人们向往的精神乐土。
(写于2021.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