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161

军工的排头兵 崮乡的活愚公
岳泰
山东民丰机械厂(军工代号9381厂)是于1966年中印反击战后,党中央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应对随时会发生的战争而建立的军工企业。选址在山东省蒙阴县岱崮镇笊篱坪村。任务是生产高射机枪子弹。从青岛、济南、淄博等地调来的领导干部,从重庆四五一厂和沈阳的五三厂抽调的技术力量,又从青岛、济南、烟台、临沂地区招收一批工人,以实现了当年定点,当年设计、当年试制、当年出样品而闻名军工三线,后来又被评为大庆式企业,成为军工三线的一面红旗。同时,厂里的共青团工作也很出色,是山东军工三线共青团的标兵单位。
我是厂里的团委书记,公茂田同志是共青团员,因此,对他的情况比较了解。
一、为军工三线建设贡献青春
1、搞基建,吃苦耐劳
公茂田同志是蒙阴县岱崮镇十字涧村人,当年17岁,思想觉悟高、政治表现好,高中毕业,长相英俊、身体结实,符合招工条件,就被招进民丰机械厂。毛主席讲:建不好三线,我睡不好觉,为了让主席放心,军工三线建设者们头顶蓝天、脚踏荒地、房无一间,只能搭帐篷,支炉灶、睡地铺、点煤油灯,有的借宿附近的村民家中,挥镐劈山,平整场地,打山洞,建厂房。
公茂田同志感到能参加军工三线的建设无比荣光,白天黑夜的战斗在工厂的基建施工中,不怕苦和累,与大家一起,渴了从山沟里取水,饿了吃自带的煎饼。打矸放炮,挑土搬石,样样都干在前面,手磨起了泡、肩磨破了皮,从不吭声,得到了领导的表扬,后来被推选为新学员的排长。
2、当班长,以身作则
当时,新入厂的学员,干了四个多
月的基建您到年底分配了工种大部分学员都分到了车间担任操作工,公茂田同志被分配到动力科当上了电工。
每天上班,他都提前到达岗位,打扫卫生,烧好开水,做好班前的准备工作。他勤奋好学,工作积极主动。电工技术逐步提高。建厂初期,从外部向厂内架设高压线到变电室的安装,将电线铺设到各生产车间,工房以及到厂区周围农村岱崮镇、公家庄、燕窝村打深水井,他在师傅的带领下都积极配合,各项工作跑在前面。
动力科领导见他工作认真负责,电工技术不断提高,团结同志,就任命他当电工班的班长。
他以老同志为榜样,处处以身作则,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当好排头兵。工厂地处深山,夏天,雷多、山洪多,那时工厂的电气设备比现在落后,经震动就会自动跳闸,跳闸引起停电,必须手动合闸才能恢复生产全厂共有28台设备公茂田分管九台,所以不管半夜三更还是天降黎明,雷声一响就是命令,他必须从床上爬起来,穿上雨衣就往厂里跑多次因看不清道路而摔倒受伤,有时候打雷一夜电器设备跳闸很多次,他干脆就整夜守在车间,保证军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电工班的青年较多,公茂田同志成立了青年突击队,有急、难、新的任务就带领青年冲上去。一车间电炉丝经常在生产过程中烧断,他就带领团员青年赵帮全、姜胜昌、李绍华、汤先福、于建国等同志,冲上第一线,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不影响车间生产冒着高温爬进电炉进行维修,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得到了车间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赞扬。
在电器安装、车间维修的关键时刻,他带领青年们连续加班加点,从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成为全厂青年学习的榜样。卢忠淳同志是动力科年轻的工程师在电力专业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了不少工作上的问题。公茂田同志虚心向其学习,让其担任青年突出队的顾问,解决了车间生产中的疑难杂症。电工班青年突出队在公茂田同志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顺利完成了厂里面交给的各项任务,连续多年被厂团委评为先进青年实击队,电工班也连续十多年被厂里授予先进班组的荣誉称号,公茂田同志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公茂田,人品正,行为端,做好事不图回报,利用业余时间为职工家属维修电器,解决一些职工的困难。他从不接受人们的馈赠和宴请,在群众中有着极好的口碑。
3、干一行,爱一行,尽职尽责随着形势的变化,济南军区驻厂部队撤回驻地。军品仓库的守护,产品的押运均需要工厂负责。于是,厂里成立了民兵连,从各单位抽调了精兵强将,负责以上工作。
公茂田被光荣选为民兵,他干一行爱一行,尽职尽责,1969年的冬天他和几位同志执行押运軍品去济南的任务,每个人配发一支半自动步枪和五发子弹,一件棉大衣。寒冬腊月,押运人员在车顶上,冒着零下二十度的寒冷,不多会人就被冻僵了。连续几天的押运,公茂田同志患了感冒,头疼、咳嗽、发烧,吃药也不见效。大家劝他休息几天,他说:人手不够,我再坚持一下,完成了任务再休息。当汽车开到济南军区仓库,准备御货时,发现他已经无法行动了。仓库的解放军战士帮忙抬下来,送到卫生室,紧急输液救治。厂领导听说后,派专车将其接回厂,在卫生室精心治疗,谁知道他病情稍有好转就回到武装押运的队伍中。
公茂田的先进事迹数不胜数,他以自己的家际行动动
瓦,深深的感染着团员青年们,成为团员青年中的姣姣者。
4、好妻子,军功章有她的一半
我与他妻子伊树风是一个车间的同事,伊师傅虽说在家里是贤妻良母,上孝公婆,下育孩子,但在工作中却勤勤恳恳、競競业业、团结同志、助人为乐。每天都是提前上班,做好准备工作,对生产的军品一絲不苟,给徒弟们讲:咱们干的是军工产品,不能有一点瑕疵,否则就是废品,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她怀孕了,一会儿恶心一会儿呕吐,徒弟们劝她回家休息,她喝口水漱口后继续干,实在坚持不了,就到医务室打个吊瓶继续干。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被她这种慧业精神所感动。伊淑风连续十五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连续六年获全勤奖。
二、用科技创新,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沂蒙山区共72座名,其中有36座处于蒙阴县境内。蒙阴县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交通不发达,经济条件落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高。
1、拔穷根,痛下决心回乡创业公茂田虽在军工厂上班,,家就在獐子崮附近的十字涧村,祖辈生长在这里。看到乡亲们干了几十年,还是没从根本上解决温饱问题,心里就很不是滋味。20世纪80年代,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军工企业实行战略性调整,开始军转民,生产民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他与妻子伊树风商量,应当抓住机遇,趁着年轻干一番事业,回家乡搞养殖、种植,引领群众共同富裕,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对这一决定,他的亲朋好友,反对的多,支持的少,工厂的领导尽管再三挽留,但留不住这两位回乡改变落后面貌的心,于是批准他俩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当时,全厂职工都无法理解他们的这一举动,成为一条爆炸性新闻。于是,他们回乡承包了岱崮镇十字涧村旁的獐子崮360亩荒山,开始了创建绿色产业的生涯。
2、学愚公,开发荒山建果园
我们进厂后,经常利用星期天去爬崮。广周边有龙须崮、油篓崮、板崮、獐子崮等,靠厂最近的当数獐子崮,家属宿舍就在其山角下。远看齿不算高,但爬起来却很费劲,没有树木,没有路,绊脚的全是石头蛋。到了崮下面,往上看,崮就像刀削斧劈一般,几十层楼高。爬到顶上,一片开阔地,遥望远处,一个崮连着一个崮的,就像绵延不绝的长城烽火台。现在这些崮历害了,形成了五大地貌之一“岱崮地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地质公园”荣誉称号。但对当时的獐子崮有“三多”,石头多、沟多、荆棘多,印象非常深刻。
公茂田夫妇从1985年春天,将两个孩子交给父母照料,在半山坡垒了个4平方的窝棚安了家。用三线军工厂建厂初期的作法:修路、架线、平地,做到:路通、电通、电讯通、场地平的"三通一平”。没有土,夫妻俩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从崮后山沟里挖土运上山,有路的地方用独轮车推,没路的地方用担子挑,一亩地需挑千担土,行万里路。仅“解放”牌胶鞋就磨破了200多双。伊树风巾帼不让须眉,从不甘落后。夫妻俩披星戴月一直干到年三十,大年初一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公茂田让伊树风带着俩个孩子下山到父亲母亲家过个团圆年,这是伊树风上山以来休的第一个节假日,而公茂田却吃着开水泡饭,继续开荒砸石。年复一年,俩人垒地堰400多道累计开发荒山600多亩,修环山路22公里,栽培桃树,杏树各类新品种果木二万多株。把一座土层脊薄,水源奇缺的千年荒崮变成了花果山,创造了“青石板上造绿州的壮举”,被人们称作"岗乡的活用公"来参观学习的人数达到时15万人。1993年,中共蒙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乡学北贾庄、村学东上峪、人学公茂田”的决定,全县60多万亩荒山得到了开发利用。
3、学科技,改变崮乡落后面貌公茂田深知:用传统的劳作方式是不行的,必须科技引领用果树新品种绿化荒山,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他跑遍全国各地,发现了好品种就往回引,新疆的巴旦木虽然样子不好看但营业价值非常高,是牛肉的十倍,含微量元素二十六种,经他改良嫁接成现在的金田杏。先后培育引进了寒露密、中油四号、五号、金田杏、大石早生李子,等十几个优良品种,为蒙阴联城乡、云蒙湖、岱岗镇提供优质苗木20万株,为丰富当地果品品种构成、助农增收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蜜桃到扁桃,公茂田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在现代农业的道路上探索前进。这些年,他又搞起了有机农业,经过不断的探索,他种植的蓝菜成功获得了国家有机蔬菜的认证。眼下,他打算发展观光旅游业,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4、讲奉献,成为临沂好人
公茂田深知:自己富不算富,只有带动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为方便群众,自费投资330万修环山公路2.2公里。为村、镇、乡捐赠优质苗木20万株,各种接穗30多万条,先后向贫困学生特困户捐款26万元。为汶川地震救灾、贵州扶贫、宁夏等地区捐赠苗木27万株,价值160余万元。
山东民丰机械厂建厂5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职工达700余人公茂田每人赠送一盆精品蓝菜 价值7万余元,他这种乐善好施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参会的职工。
公茂田的山东茂田园艺有限公司于2008年10月,被全国科协、国家财政部夷影为"全国科普南农业村”先进单位:开发绿化獐子崮,被评为“全国三八绿色优质工程”。他连续29年担任省、市、县政协委员至今。他提出的《加大山区科技投入,引领农民发展经济效益高的树种增加收入》的提案被县委、县政府采纳后,取得了巨大的绿化效益和经济效益,截止今年全县以蜜桃为主的林果人均收入居全市各县前列。他创造的“优良品种加科学管理等于高效农业”的经验在全国多地推广,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做出积极的贡献。他被省政府授于“山东省劳动模范”:临沂市“弘扬沂蒙精神先进个人”:"科技兴市先进工作者”。还获省、市科技进步奖8项:全国农广校优秀学员:2010年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援建先进个人。
山东茂田园艺有限公司的:扁桃适应性及配套技术研究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是临沂市30年来获得的两项大奖之一。妻子伊树风于1998年被省妇联、省环保局表彰为生态环境保护“齐鲁百佳女性”,1999年获得”全国三八绿色奖章”。
公茂田夫妇将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继续扩大金田杏和扁桃,巴旦木的种植面积,为农民增收做好示范带动作用和美丽乡村建设再立新功。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