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31首
作者/人到老年
自 嘲
家居乡村穷农民,
年过古稀种粮人。
四季田间把活干,
常遭日晒和雨淋。
有病不让医生看,
只因手中无分文。
出尽苦力钱没有,
如同世间一粒尘。
借 词
天晚一时得清闲,
饭店独饮解愁烦。
人生有酒须当醉,
一滴何曾到九泉。
秋 闲
日落西山又得闲,
为解愁闷外出玩。
迈进路边一饭店,
饮杯小酒自解馋。
秋(一)
轻风微吹稍觉凉,
又见野外菜花黄。
收获季节已临近,
不久就能得新粮。
丰收农民并无喜,
反正一年都长忙。
苦劳只为官致富,
贫穷总是种地郎。
秋(二)
二十四节今立秋,
一年酷暑将要休。
午后又得透犁雨,
解了田间干旱忧。
玉米得墒要快长,
无灾就能大丰收。
手中有粮饭食饱。
不怕饿鬼把魂勾。
农 灌
路边水袋似蛟龙,
田间禾苗卷成绳。
多日无雨天大旱,
农民浇地从未停。
头顶骄阳胜烈火,
站在田间如蒸笼。
老人甘愿受此罪,
只为能有好收成。
农
一天一夜未得眠,
八亩玉米全浇完。
年轻为国力出尽,
已过七十还难闲。
田间高温似烈火,
汗如雨下湿衣杉。
政府不养农民老,
活命就得强挣钱。
生在底层死了好,
但愿阎君早成全。
不眠之夜
月落夜黑万家眠,
我是农民不得闲。
为了抗旱浇玉米,
气力不加到老年。
中伏午时气温高,
天上骄阳似火烧。
多日无雨旱情重,
酷暑之下把地浇。
浑身衣服汗湿透,
头懵眼花口舌焦。
活在乡村真叫苦,
不死就得把力掏。
伏
今日六月入中伏,
天上太阳比火毒。
大地如同在烧烤,
田间干活似蒸煮。
国家以发降温费,
不知要把那个补。
农民分文都难见,
寒暑都是在受苦。
咏少林寺
中岳嵩山建少林,
古寺名刹僧成群。
当代方丈释永信,
贪财破戒睡女人。
年年举报国不管,
任这秃驴庙中存。
恶贯滿盈千夫指,
终得报应入监门。
近 秋
玉米已经超人高,
天缨刚刚初露稍。
若是风调雨也顺,
棒子马上长在腰。
种田只盼收成好,
农民情愿把力掏。
即使政府不养老,
课捐杂税年年交。
伏天的日落
红日落西向下沉,
飞鸟成群归山林。
富者去把异性找,
田间辛劳是农民。
年老退休月百块,
吃喝看病自去寻。
韭菜定要被割尽,
公平二字是骗人。
大暑时节
大暑暴雨天上来,
凉风吹的舒心怀。
绝非玉帝发慈悲,
熬广上了刮龙台。
无 题
暑天来后日日晴,
酷热旱情中原行。
行雨之神无雨下,
小心魏征刮苍龙。
大暑来临时
酷暑时节气温高,
田间如同烈火烧。
已经多日无雨下,
大旱六月禾苗焦。
身背火鏊田间跑,
七十三岁把地浇。
只为能增钱几毛,
愿把生命一边抛。
六月的日落
日沉西山似血红,
肯定明天还是晴。
一直高温无雨下,
田间抗旱未敢停。
种地成本在增加,
粮食偏要低价行。
若是国不为民想,
灾年谷溅更伤农。
伏日之前
莫非玉帝发了疯,
天火不住向下涌。
数日高温未消退,
清晨室外似笼蒸。
坐着不动汗如雨,
两眼昏花头发懵。
唯有农民能吃苦,
照样田里去做工。
旱
今年大灾到中原,
数月不见雨临凡。
地里秋粮将旱死,
乡村农民忙浇田。
天上骄阳如烈火,
地似蒸笼汗湿杉。
不顾生死为丰产,
拼命难有多余钱。
酷暑之下
六月大旱气温高,
田间禾苗半枯焦。
乡村农民不顾命,
冒着酷署把地浇。
浑身衣服汗湿透,
头顶骄阳似火烧。
防暑补贴官家领,
拿钱室内扇空调。
夜 灌
六月十五月光明,
打夜浇地多为农。
为了丰收敢拼命,
只为来日不再穷。
六月十五之夜
一轮明月到正南,
太旱之时农难闲。
今日六月十五夜,
独自野外在浇田。
夕阳下的乡村
日成霞光月罩纱,
老农田间度年华。
趁着天凉把活赶,
入夜时刻转回家。
今日小暑
高温早到大暑天,
乡村之民已心安。
活在底层愿受罪,
日出照常进田间。
头顶骄阳似火烤,
酷热难耐强熬煎。
政府总说务农好,
为何争着要当官。
乡村的六月
蓝天之上浮白云,
骄阳赛似风火轮。
田间禾苗将旱死,
愁坏乡村种地人。
要想高产需浇水,
日夜要在野外存。
高温补贴农没有,
谁会可怜底层民。
小暑时节
小暑时节日日晴,
清晨室外如蒸笼。
预报近期无雨下,
乡村老翁忙务农。
有的追肥有锄草,
也有打药在灭虫。
只想秋季夺高产,
丰衣足食不受穷。
暴雨之后
一阵暴雨天上来,
足墒田间无水排。
旱情现已不存在,
种地农民乐开怀。
夏日的旁晚
西出红霞日落山,
观看地里人如烟。
只为秋粮能丰产,
农民奋战在田间。
有的背桶把药打,
也有挥锄把地翻。
除草灭虫需抓紧,
辛苦都在每一天。
家居乡村长务农,
未任公职一生穷。
终身为国在拼命,
修堤挖河样样行。
如今古稀再添二,
还在田间献技能。
天热可耐骄阳烤,
冬日敢把寒风迎。
八亩土地归我管,
年年两季好收成。
夏日的苦农
烈日当头气温高,
依靠种地金钱少,
何惜年老命一条。
不死就得天天干,
国强官富须记牢。
只盼阎君早来叫,
回到阴间便宵遥。
秋日之农
年过七十在种田,
浇地灭虫紧相连。
何惧烈日高温烤,
誓夺丰收不愿闲。
粮食年年都高产,
数着农民最贫寒。
幸亏人老有国养,
每月都发一百元。
感谢政府领导好,
三餐不再缺碱盐。
【诗韵楼观】~~~~~~~~~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总编:诗韵楼观主编:陈洁 张香荣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美术编辑:吕义孝刊头制作:宋育平文宣:魏龙 存良法律顾问:石根丹青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