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言一出,便道尽了人间百态。我每每踱步于市井之中,见那来往行人,面上或喜或忧,或急或缓,无非皆为"利"字所驱策。
人脉者,不过是称斤论两的交易罢了。甲与乙交好,必因乙有可资利用处;乙与甲亲近,亦因甲有可图之利。世上何曾有纯粹的情谊?只见那酒席间觥筹交错,背后各自打着算盘。酒杯相碰之时,算珠亦在暗中作响。
人之交友,原不过是利益的苟合。今日称兄道弟,明日或因利尽而交疏;今朝把臂言欢,他朝或为蝇头微利而反目。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诚哉斯言!我见过许多交情,始则胶漆,终则冰炭,皆因利字从中作梗。
人性之弱点,如影随形。自私者只顾己身,如那冬日里的刺猬,只求自暖;虚荣者好高骛远,恰似那扑火的飞蛾;懒惰者坐享其成,若同那檐下的麻雀;贪婪者欲壑难填,犹如那永远吃不饱的饕餮;嫉妒者眼红心热,仿佛那见不得光的蝙蝠;自卑者畏首畏尾,活像那惊弓之鸟;记仇者耿耿于怀,宛若那含毒的蛇蝎。凡此种种,皆是人心中豢养的野兽。
炫耀一事,尤为可笑。那炫富者,内心实贫乏如洗;炫才者,腹中常空空如也;炫权者,精神上早已屈膝。真正富足之人,何须外露?如同那饱满的稻穗,总是低垂着头。
至于溜须拍马之辈,不过是无才无德之徒的谋生之道。有真才实学者,何须屈膝谄媚?他们自有傲骨,如竹有节,如松有枝。而那些阿谀奉承者,不过是精神上的侏儒,永远直不起腰来。
恐惧生于未知。人们对未来的忧虑,大抵源于对前途的茫然。如同夜行于陌生小径,总怕暗处有鬼。殊不知,恐惧本身比恐惧的对象更为可怕。
尊重一事,人人渴求。即使是最卑微的人,也盼望得到他人的敬重。我曾见一乞丐,宁可挨饿,不受嗟来之食。人心之微妙,于此可见一斑。
批评他人者,往往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优越感。他们如同站在粪堆上的公鸡,自以为高人一等。殊不知,批评如同回旋镖,终将伤及自身。
人之所爱,不外美、玩、健康三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故市上脂粉畅销;爱玩之性,人皆具之,故赌场妓院门庭若市;爱健康之念,人皆存之,故江湖郎中得以糊口。
人之所缺,则为爱、心情、刺激。缺爱者如行尸走肉,缺心情者似枯木死灰,缺刺激者若饮白水。于是世间便有了痴男怨女,有了喜怒无常之徒,有了寻求刺激之辈。
人之所惧,死、老、孤独而已。惧死者贪生,惧老者求青春,惧孤独者结群。因此,长生不老之术虽荒谬,却总有人信;美容养颜之法虽虚假,却总有人试;交际应酬虽烦琐,却总有人趋之若鹜。
恭维之词,人人爱听。即使明知是假,也甘之如饴。如同那饮鸩止渴的愚人,明知有毒,却难抵一时之快。
批评不但不能改变事实,反会招致怨恨。人们宁可听百句谎言,不愿受一句真话。如同那掩耳盗铃的蠢人,自欺欺人,却以为得计。
市声喧嚣中,我独坐一隅,看这利来利往的众生相。每个人都在追逐着什么,又都在逃避着什么。他们笑,他们哭,他们争,他们斗,无非皆为"利"字所驱。
人生在世,不过是一场利益的博弈。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