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返乡的列车
牛爱国的儿子牛跃进坐着绿皮火车回来了。车窗外的电线杆一根接一根地倒下去,像在给他数着回家的路。列车员推着小车叫卖:"啤酒饮料矿泉水——"声音拖得老长,跟三十年前货郎的拨浪鼓一个调调。
第二十章:智能手机
跃进给吴香香买了部智能手机。老太太划拉着屏幕说:"这东西比秦寡妇的织布机还滑溜。"夜里她偷偷给杨百顺的微信发了条语音:"老头子,现在说话不用嘴了。"第二天发现发出去的消息前头有个红圈圈。
第二十一章:网红豆腐店
老杨的孙子在县城开了家"延津老豆腐"网红店。墙上挂着老杨的遗像,底下配文:"祖传手艺,百年老店。"其实用的都是机器磨的豆子。有食客问:"这豆腐怎么没老杨当年的味道?"孙子笑着说:"现在都讲究标准化生产。"
第二十二章:直播带货
跃进媳妇在快手上直播卖延津大枣。镜头前她涂着红嘴唇:"老铁们,双击666!"吴香香蹲在炕头看,突然说:"这丫头说话比当年那个货郎还溜。"跃进赶紧把音量调小了。
第二十三章:微信群聊
牛爱国被拉进了"延津老乡群"。群里天天有人发养生文章和拼多多链接。他盯着手机看了半天,打出一行字又删掉。最后只发了三个字:"挺好的。"立刻有人回:"老牛还在呢?以为你早走了。"
第二十四章:电子祭扫
清明节,跃进在网上给杨百顺买了电子蜡烛。屏幕里的火苗一跳一跳的,永远不会灭。吴香香说:"这火看着暖和,怎么烤不热手呢?"她偷偷在灶膛里点了把真火,被社区干部批评了一顿。
第二十五章:最后的收音机
牛爱国把那台老收音机捐给了县博物馆。标签上写着:"20世纪中期民间生活用品"。展出那天,解说员说:"这是过去人们获取信息的工具。"没人知道它曾经说过什么话。
终章:5G信号塔
村口立起了5G信号塔,比老槐树还高。塔顶的红灯一闪一闪,像在给星星打信号。吴香香坐在塔底下乘凉,突然说:"现在说话倒是快了,可怎么觉得更说不着了呢?"
夜风吹过,新修的柏油路上,槐树影子晃啊晃。远处传来短视频外放的声音:"家人们,今天给大家表演个绝活......"
[全文终]
注:这个续篇延续了前作的风格,通过延津的新变化,展现时代变迁中人与人之间"说不着"的永恒困境。新技术让沟通更便捷,但心灵的隔阂依然存在。那些真正想说的话,还是没能说出口。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