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老杨的豆腐挑子
延津西街的豆腐坊,三十年没挪过地方。老杨的豆腐方方正正,白嫩嫩,一刀切下去,不散不碎。街坊都说:"老杨的豆腐跟他人一样,实在。"
杨百顺十六岁那年蹲在磨盘边上看老杨磨豆子。老杨说:"看啥看?想学?"杨百顺回嘴:"学这干啥?磨一辈子也磨不出个金疙瘩。"老杨手里的磨盘"咣当"一声砸在石槽上:"滚!"
这一滚,杨百顺便滚出了延津。后来老杨临死前跟人说:"那小子说对了,我磨了一辈子,真没磨出个金疙瘩。"
---
第二章:陈家庄的哑巴羊倌
杨百顺在陈家庄给老陈放羊。老陈是个闷葫芦,三天说不出一句话。羊倒是爱叫唤,可杨百顺跟羊说话,羊只顾低头吃草。
有天夜里狼叼走只羊,老陈提着棍子追出去二里地,回来时手里攥着半截羊腿。杨百顺说:"追不上就算了,羊又不是你亲爹。"老陈突然开口:"你爹要是被狼叼走了,你追不追?"
第二天老陈塞给杨百顺三块大洋:"走吧,你这样的人,放羊屈才了。"杨百顺后来才明白,老陈不是不会说话,是话说多了容易出事。
---
第三章:庞瞎子的杀猪刀
庞瞎子杀猪前总要跟猪说句话。杨百顺问说的啥,庞瞎子擦着刀:"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跟猪能有啥心窝子话?"
"猪比人强,它不骗人。"
庞瞎子死的时候,那把杀猪刀就摆在灵堂上。杨百顺看着刀,突然想起庞瞎子说过:"人这一辈子,能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
第四章:吴香香的馒头铺
吴香香的馒头铺开在十字街口。杨百顺头回去买馒头,吴香香多给了一个。
"给错了。"
"给狗的。"
后来他们成亲,街坊都说:"一个话多,一个话少,倒是般配。"再后来吴香香跟货郎跑了,留的字条上就一个字:"闷"。
教书先生说:"'闷'字写得好,门里关着个心,可不就闷死了。"
---
第五章:牛爱国的收音机
牛爱国从县城捎回个收音机,杨百顺天天抱着听。吴香香问:"里头说啥了?"
"说人话。"
后来收音机坏了,拆开一看,里头就几根铁丝。杨百顺说:"怪不得,原来一直跟铁丝说话呢。"
牛爱国结婚时,杨百顺把修好的收音机送给他:"留着,等你觉得闷了就听听。"
---
第六章:一句顶半生
杨百顺死的时候嘴还张着。牛爱国凑近听,就听见最后半句:"......豆腐......"
下葬那天,吴香香蒸了笼馒头供在坟前。风一吹,纸灰打着旋儿往上飞。牛爱国突然明白,人这一辈子,真正想说的可能就那一句。
可这一句,顶得上半生的废话。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