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野涧(陕西)
你我,曾陷于灼热烈焰的潮汐
不料,行至断崖边风声鹤唳
你问何为痛的真理
我说,是最后你转身离去
似那一场秋雨
坠地时,凝成千万枚冰刃
刺穿记忆的躯壳
人生,是时光埋下的伏笔
有时如陷流沙之底
有时又觉触手可及
如今,烛泪凝成霜雪
覆满镜中的沟壑
衣角仍浸着褪色的痛
载满悔恨的舟楫
只愿沉没于你的背影里
可是天光已黯,万物窒息
纵有杜鹃啼血,亦难重启
唯余半截,焦黑的信纸
在孤灯下蜷缩成灰
而雪粒啃噬着窗棂
将你的名字,一寸寸
埋进更深的夜
文/陈野涧(陕西)
分贝为贫,贫下藏贝,贝问:
真心以火炼可纯?
得失得失两相倚,失失印心;
盈亏盈亏四盈亏,亏亏刻骨。
愁乃心上秋,霜降叶先凋;
怨是心底愿,烛尽泪方干。
古木枯时林火起,灰烬覆新芽;
残叶落处山风吟,余温化春泥。
人曾为僧终难渡;
心每成悔怎堪量?
心门手常扪,门开问旧痕;
门口谁低语,问君疼几分?
三口品爱终成疚,口苦心更苦;
双月朋伴却成囚,月圆人独缺。
少目盼中泪泪染,泪多目愈盲;
寸土寺旁步步沉,步重土更寒。
因火成烟夕夕散
此情为债代代偿
文/陈野涧(陕西)
阳光像收拢翅膀的候鸟
那些被金光晕染的云朵
带着欲言又止的惆怅
天空中,回荡着晚祷的钟声
远山的青黛渐渐隐去
风中的蒲公英
是我飘散的行囊
暮色千万缕,怎忍细畅想
原谅我一次一次的徘徊
这些年,高楼筑梦截断归途
霓虹稀释了麦芒的波浪
稻草人在记忆里守望——
往事的星光,坠落的夕阳
那够也够不到的故乡
像含在唇间的薄霜
余晖中,和童年一起
消瘦成半匙流浪
文/陈野涧(陕西)
和妻子对坐,像两本合上的书——
书页间的折痕,比额头皱纹还更深
茶杯里沉着昨夜的茶叶
渍痕已吸干,加水三克
续杯时避开碰触的指尖
此刻,我们正是那对旧筷子——
木质渐腐,却仍被命运并排摆放
餐桌上,饭菜渐渐凉透
话,在齿间磨了又磨
举箸夹菜,却夹起半生梗喉的刺
这拴捆人一生的婚书啊——
像未愈合的伤口,在墙上结痂
纵使泛黄,也要固执地贴在墙上
生活的油盐,消磨的岁月
终在胃里结成,茶碱
当电视购物开台叫卖助眠枕
颈椎在黑暗中发出轻响
整个夜突然在窗前涨潮
某年磁带在手机里,卡壳——
手机信号灯在充电时忽明忽灭
而云端存储的爱情永远流畅
好像故意让我断断续续回听
为什么,经过多年以后……
是否我,真得一无所有……
———象两本从未打开的书
文/陈野涧(陕西)
我来人间一趟,踉踉跄跄
咽下黄连,
却酿了一盏陈年月光——
半杯苦,半杯霜。
看暮色烧尽残阳,
看雪落空庭,春锈门廊,
眼底洗不净你转身时的模样。
候鸟衔走迟暮的麦浪,
梦坠星河,穿越寒光
———凛冽
银河漏下三两粒星糖,
一生原只是蛛网摇晃,
风停时,剩几粒尘埃凝成盐霜。
可我还是喉间沙沙,
一双手,在风烟里垂钓着糖。
昼短苦长,夜短苦长,
灰烬中,等一粒萤火吻伤。
文火慢温所有藏起的糖

这篇诗作以“我来人间酿苦甜”为主线,用富有隐喻的意象和凝练的语言,勾勒出对人生百味的哲思。全诗共五节,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个体在时间洪流中的挣扎与坚韧。
首节以“黄连”与“月光”的对比开篇,奠定苦甜交织的基调,将人生况味浓缩为“半杯苦,半杯霜”的具象表达。第二节的“暮色烧尽残阳”“雪落空庭”等意象,通过视觉与触觉的通感,强化了沧桑感与遗憾的永恒性。第三节的“候鸟衔麦浪”“梦坠星河”突然扩大时空维度,在凛冽中迸发超现实的晶莹——银河漏下的星糖,成为绝境中的微光。
最动人的是末节的转折:明知“一生只是蛛网摇晃”,却仍以“喉间沙沙”的执着垂钓糖分。结尾“文火慢温所有藏起的糖”,既呼应标题的“酿”字,又以烹饪意象隐喻苦难的转化——那些未被寒夜吞没的甜,终将在时间发酵中显影。全诗通过盐霜、萤火、灰烬等矛盾意象的并置,完成对生命辩证法的诗意解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