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人心魄的三川翠湖
作者 池中一萍并诵
早前,读过丽江诗友赞美永胜三川坝子的散文,得知此地有一个风景迷人的村镇,名为三川坝子。坝子里有好大一片美丽的荷田水域,和昆明城里的翠湖同名,也叫翠湖。
7月中旬,应丽江清风诗社邀请,我们凡美文学社《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栏目的5名作者和主播欣然从昆明乘高铁来到丽江。清风诗社陈杰社长、王礼贵副社长以及众诗友热情款待了我们。在2位社长和诗友真真精心安排下,我们到丽江的第二天先去了石鼓、雄古关和长江第一湾观光(真真系清风诗社的成员和本栏目的副主编,此次成行,有赖真真促成,并全程陪伴,在此深表感谢)。第三天一早,我们便乘车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永胜三川坝子,目的是赏三川翠湖的荷花。
沿途都下着绵绵的细雨,汽车在雨中缓缓前行。我们在心中祈祷着雨快停下来。果然天公作美,一下车,雨就停了,太阳公公瞬间就露出了笑脸。
三川坝子躺在永胜温柔的臂弯里,雨水过后,一洗如新。水灵灵中透着一层薄雾似的轻纱,把唐代张九龄诗句中“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描绘的山水朦胧之美尽显无遗。
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莲塘水域,便是三川翠湖。三川的翠湖与昆明城中的翠湖同名而不同景,感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气象。昆明的翠湖是城市园林风格,而三川翠湖则是妥妥的乡村山水自然风。
当夏风起时,坝子里的荷花便醒了。田田荷叶托着亭亭粉朵,铺展得无边无际,连天空也染上清雅的色彩。俨然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水粉画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
眼前一片碧浪翻涌,荷香袭来,直往人的心脾里钻。我们小心翼翼走在荷田之中的栈道上,生怕惊动了那一枝枝藏在碧伞下娇艳欲滴、姿态万千的红粉花仙。又忍不住悄悄掏出手机对着荷花仙子们一阵狂拍,欲将花影收藏在相册里,仿佛就把花魂收入心间了。
曾经担任过永胜县教育局长的王礼贵副社长。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他知识渊博,对三川坝子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他带着我们走进万亩荷田之中的一栋小楼,登上楼顶,指着一望无际的荷田以及远山向我们介绍三川坝子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三川坝子位于永胜县城 北部,因盟川、汇川、济川三条河流穿境而得名,拥有5万多亩连片良田,形成村庄与农田错落交融的田园景观。夏季,“万朵荷花齐绽放,白鹭群飞共展翅”的景象被列为永胜县十景之一。秋季,金稻翻滚构成"风吹稻浪"的视觉奇观。翠湖区域的龙潭水源生态区与九莲寺古建筑群等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又因举办一年一度的“荷花节”等特色活动展现"滇西北粮仓"的农旅融合而提升了旅游价值。
三川坝子,稻谷丰饶,鱼虾鲜美,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此地物阜民丰,是由先民的血汗浇灌而出。当年戍边的兵士放下刀戈,拿起犁锄,屯垦于斯,与本地傣家儿女通婚联姻,生息繁衍,遂有了今天的边屯农耕文化。水碾坊在溪流边吱呀转动,不知疲倦地碾过悠悠时光,仿佛磨盘里旋转着的,正是那刀兵化犁锄的旧事,以及不同血脉融合的深厚情缘。
三川坝子的文脉,亦如田畴般深厚丰实。文庙肃立,魁阁高耸,檐角挑着青天,默默诉说着此地对文教的尊崇。
坝子里,稻禾年年青了又黄,荷花开了又谢,三川人在这循环往复中世代安居。此地风物、人情与往事,皆如老灶上煨着的一锅粥,浓稠、温热、绵长。那滋味,仿佛包着豆粉的荷叶清香,嚼着嚼着,便嚼出了泥土的芳香。
听了王老师的讲解,不禁浮想联翩。遥想当年,榜文高悬,多少乡间俊彦金榜题名,那震天的锣鼓与爆竹声,恐怕也曾惊飞了田埂上的白鹭吧?如今,旧日喧哗已沉入水底,时代劲风吹拂过的三川坝子早已旧貌换新颜。农耕文化与数字经济完美融合,使得三川坝子成为文旅胜地。即将到来的荷花节会使这里盛况空前,热闹非凡!
图片从左到右排序:玉听佳音、真真、燕子、月满西楼、池中一萍(本文作者)
我们赶在节前来赏荷,避开了人满为患的拥挤,独享了一份静美的田园风光。实在要感激真真老师精心的筹划安排!
清风诗社的诗友李松祥老师、刘柳荫大姐、还有几位会唱歌的诗友特地赶来陪我们观荷,之后又请我们吃午餐。听着清风诗友为我们清唱的一首《三川火腿香》,我们把李松祥老师家珍藏的自制火腿装进了肚子。鲜嫩的藕芛、脆香的荷叶尖,如一股清流充盈在我的唇齿之间,不断挑逗着我的味蕾。最令人难忘的是清风诗友的热情洋溢,三川的风土人情就如三川火腿一般淳香无比。
下午3点,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三川坝子,乘车前往宁浪县的泸沽湖。透过车窗望着碧叶连天的翠湖渐渐消失在眼底。然而,那一座苍翠的田园已经静置心中再难抹去。再见了,如诗如画的三川翠湖,还有一见如故,令人如沐春风的清风诗友。
三川坝子的翠湖田园,分明是大地写给岁月的一封家书,字字如穗实,句句似莲香,醉人心魄。
归途中,作七律一首:
咏三川翠湖
三川翠色醉苍穹,万顷荷田接碧空。
绿浪翻时香沁骨,红云叠处影摇风。
文魁千载承甘露,水碾一溪忆旧戎。
最是丰饶鱼米地,家书字字写淳浓。
2025年7月31日成稿于昆明一萍居
作者 池中一萍

*~~~*~~~*~~~*~~~*
栏目编辑部
顾 问 毛诗奇 邓耀泽
李敦伟 杨振昆
编 委 毛诗奇 李敦伟 曹立萍
真 真
主 编 曹立萍
副主编 真 真
常驻作者
毛诗奇 欧之德 杨振昆 邵春生
周艳珍 真 真 杨艳秋 孙大虹
李文选 张家贵 苏建华 陈怀志
高春林 王礼贵 李敦伟 杨杭澄
曾玉龙 高国斌 姚顺忠 沈道明
龚太美 胡连勇 耿 良 陈吉生
段 锡 段飞虎 徐宽叙 陈 杰
周 密 陆廷荣 邵莉萍 刘 玲
蓝 鹰 邓耀泽 岳霞丽 曹立萍
李松祥 汤 林 李琼惠 毛秋实
焦玉琼 李松祥 王磊光 阿佤一枝花
常驻主播
邓耀泽 文 鹤 燕 子 赵 文
左莉明 一 萍 汪玉丹 刘 敏
秦 芳 杨艺琳 萧 沣 李松祥
月满西楼 吉 晶 殷利民
本栏目是一个公益文学园地,欢迎文学爱好者投稿,投稿文章以诗词、散文、杂文、科普、故事、微小说、文艺评论等原创作品为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方向,不得涉及政治、宗教。拒绝低俗不雅文字,作者应对文章内容负责。本栏目为作者和主播提供公益休闲娱乐文艺平台,作者、主播、编辑均无稿费报酬。
若2个月后仍未发布的稿件作者可另行处理。
翰墨无食能养性 诗书非药可医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