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头
主播:孙丽芬/沙漠珍珠
点评:方向/毒刺/聆听遥远
监制:夕耕 制作:一米阳光

上期展示了安徽诗人石头的《留意一株青蒿》(8月二等奖)《暮春辞书》(5月优秀奖)《墙说》(4月三等奖)不知道读者是否还能回忆起那被夕阳“点燃”于宣纸的青蒿;暮色苍茫中寻觅永恒或救赎的“夜挑星火的人”还有夜光闯入裂缝却“沉默不语”的墙。
这期作者将目光投向现代性生存下的个体困境与精神守望。诗中的主角是“失业者”、“听风者”、“等雪者”、“守夜人”,他们在城市的边缘、记忆的乡野或时光的流逝中,经历着“悬浮”与“失落”,却仍执着地试图点燃内心的微光。
请跟随主播抑扬顿挫的诵读去聆听失业者的星火悬浮于篓筐,竹叶的露珠悬浮于易碎,雪与梅的意象悬浮于期盼,最终归于乡村床头那盏被熄灭的“倒挂的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曲献给失落者与守夜人的深沉挽歌。
荒野处,又多了一些飘散下来的诗句。它们在渐渐失去温度
角落的篓筐,积满暗淡的星火
喧嚣的城市中,霓虹闪烁的光芒,像利剑一样刺下来
如果交出这些如雪般
寒冷的文字,天空会不会还给大地一个盛世
我仿佛看见当年的挑山翁
不曾离去,他们
被繁重的石头,压在一张辽阔的宣纸上
如同空白的诉状
此刻,列车急促而又
沙哑的鸣笛,再一次惊醒了一群假睡的失业者
这首有几处可取之处,值得学习。第一节应该分为两句,不应该用这么长的单句表现。个别句子未处理好,最后一行“一群假睡的失业者”,显得突兀。假睡可以换一个词更好。整体还是不错的,稍稍动一下,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作品。
选自:【女神诗社】3月月赛优秀奖
那时的风,柔软地像一首情诗
一半扎在泥土里,一半停靠在竹林深处
雨声一过,笋尖破土而出
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
依偎在竹林里的半个月影,已到暮年
她再也顾及不了
被风吹落下夜的黑
苦涩的风,早就卸下你的红妆
那酝酿出的诗意
薄凉成殇
竹林依旧如此,只是摇不下种在竹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
———它像雨,又像泪。风一吹,就散
诗开篇将风比作情诗,描绘出竹林里风的柔软。笋尖破土与月影暮年对比,营造出时光流逝感。风吹落夜的黑、卸下红妆等,表达出一种薄凉与伤感,露珠似雨又似泪,形象地传达出内心的苦涩与无奈。
选自:【女神诗社】2025.2月月赛优秀奖
桥头右拐,第一棵梅树应该还没枯萎
若遇见花开或花谢,你一定要留宿一晚
等一个身披大雪
来取家书的夫人
并告诉她,那一对小雪人,已化成了千滴酸楚的液体
不知去向
南方,许久不见雪花飘落
岁月在荒凉中,一瘦再瘦。红灯笼
低垂地挂满枝头
前些日子,北风来过数次
吹灭了几盏
还有几盏,在卑微中闪烁着
今年的雪,必然过于残缺,我一想到它们各自飞翔的样子
梅花就代替了一场大雨
多角度入境,“你”“夫人”“我”是你是我是她。这些活跃的个体,借助书信这种媒体,物象的言行,举止在画面,现实中切换,我们能听到诗人盼雪盼雨的心声。
物象意象简单排列组合,使这封信轻则不轻。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所处环境堪忧。
这便是有意义的书写了。
选自:【女神诗社】2025.1月月赛二等奖
夜,跪在残月下。凄凄凉凉的风,掠过枯枝
落叶早已睡去
空寂的乡村小路
停靠着几支孤独的灯盏。曾经滚烫的乡音,在麦田里
一浪高过一浪
墓碑上飘落的愁绪
零散地凋零。荒芜在村中的楼房,铺满尘埃
枝头上悬浮的鸟鸣
在一片片白雪中老去
土灶台,那雄雄烈火,已成灰烬
炊烟也不见昔日的香辣
夜晚七点,母亲
准时熄灭了床头上倒挂的
最后一盏昏暗的灯
作品的语境是凄凉的,情感更是。于情景交融中彰显出多少伤感与无奈。没有相同经历的人或许永远都理解不了这样的画面。让人怀念又让人心酸。一首好的作品情感是第一位的,石头老师的这首就很值得称赞。恭喜获奖。
选自:【女神诗社】12月月赛交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