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四首》
文/天宇/原创首发
《七律 · 打工梦》
铁臂凌空架彩峦,云梯踏碎晓霜残。
螺锤叩响星辰曲,铆焊熔开日月团。
暂借霓虹充画境,权将工地作仙坛。
他年若遂凌云志,笑指苍穹揽玉鞍。
首联:铁臂凌空架彩峦,云梯踏碎晓霜残。
解析:“铁臂”生动地描绘出建筑工人那强壮有力的手臂,他们在空中作业,仿佛要将绚丽多彩的建筑(“彩峦”)搭建起来。“云梯踏碎晓霜残”,清晨的霜还未消散,工人们早已踏上高高的云梯开始工作,“踏碎”一词极具力量感,表现出他们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暗示了工作的早与辛苦。
颔联:螺锤叩响星辰曲,铆焊熔开日月团。
解析:“螺锤”是施工中常用的工具,当它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好似奏响了一曲与星辰相伴的乐章,展现出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场景和宏大的氛围。“铆焊熔开日月团”,焊接时的火花四溅,如同将日月都融入其中,形象地表现了工人们精湛的技艺和忘我的劳动热情,他们的工作似乎能与天地同辉。
颈联:暂借霓虹充画境,权将工地作仙坛。
解析:在这繁华的城市中,夜晚的霓虹灯光闪烁,工人们暂时把这些当作美丽的画卷来欣赏,在艰苦的环境中寻找一丝诗意和美好。他们将平凡的工地视为神圣的仙坛,以虔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即使身处简陋之地,也能心怀高远之志。
尾联:他年若遂凌云志,笑指苍穹揽玉鞍。
解析:这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年若遂凌云志”,表达了工人们心中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一旦实现了这些梦想,他们将自信满满地笑着指向苍穹,仿佛要驾驭那象征着成功与荣耀的“玉鞍”,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概和坚定的信念,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创造出辉煌的人生。
背井离乡作远游,晨昏辗转似浮沤。
躬腰恰似田中穗,俯首浑如垄上牛。
稚子遥呼萦旧忆,高堂悄立隐深眸。
且将块垒浇浊酒,笑指星河誓未休。
逐句解析:
“背井离乡作远游”
- **释义**:“背井离乡”直接点明了打工者离开家乡、告别亲人故土的状态;“作远游”并非传统意义上悠闲自在的旅行,而是为了生计被迫踏上漫长的征程,前往陌生之地谋求生活。此句奠定了全诗惆怅、无奈又坚毅的情感基调,描绘出打工群体因生活所迫开启漂泊生涯的起点。
- **作用**:开篇就抓住核心情境,让读者立刻感受到主人公与家园分离的痛苦和对未来未知路途的忐忑,引发共鸣。
“晨昏辗转似浮沤”
- **释义**:“晨昏”涵盖了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跨度,凸显工作的持续性与高强度;把忙碌操劳的身影比作水面上漂浮不定的泡沫(“浮沤”),形象地展现出打工者居无定所、随波逐流的生活状态,他们在城市的角落里辛苦打拼,却如无根之萍般漂泊不定。
- **作用**:运用比喻手法强化画面感,进一步渲染生活的艰辛与不稳定,加深读者对打工者艰难处境的理解。
“躬腰恰似田中穗”
- **释义**:描写劳作时的身姿,弯腰的动作如同成熟低垂的稻穗。一方面,“躬腰”生动刻画了体力劳动时身体的弯曲形态;另一方面,以“田中穗”作比,暗示像农作物一样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将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工作中,收获却未必属于自己。
- **作用**: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和贴切比喻,使读者能直观想象到施工现场或工厂流水线旁工人专注而疲惫的模样,体会到他们的勤劳质朴。
“俯首浑如垄上牛”
- **释义**:“俯首”承接上句的弯腰姿态,继续强调谦卑顺从的工作状态;将自己比作田间耕犁的老黄牛,不仅突出工作的繁重辛苦,更体现出一种逆来顺受、埋头苦干的坚韧精神。老黄牛是传统农耕文化里勤劳踏实的象征,借此展现打工者为了家庭和孩子甘愿承受一切苦难的品质。
- **作用**:再次使用比喻,深化人物形象塑造,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打工者如同老黄牛般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形象特点。
“稚子遥呼萦旧忆”
- **释义**:在异地他乡打拼时,耳边仿佛传来远方家中年幼孩子的呼喊声。这声音穿越时空,萦绕心头,勾起往昔一家团聚的美好回忆。即便身处繁华都市,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依然被亲情牵绊,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 **作用**:笔锋一转,由现实的劳作场景转入内心世界的情感抒发,以虚写实,用孩子的声音作为情感纽带,连接起现在与过去、此地与彼处,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高堂悄立隐深眸”
- **释义**:脑海中浮现出年迈父母在家中悄然站立的画面,他们的目光深邃而饱含关切,虽未言语却传递着无尽的牵挂。“隐深眸”细腻地捕捉到父母隐藏在眼神中的担忧、期待与不舍,这些复杂的情绪都默默藏在心底,化作无声的支持。
- **作用**:拓展了思念的对象范围,从孩子延伸到父母,全方位展现家庭的温暖羁绊以及打工者肩负的责任重担,使情感更加厚重深沉。
“且将块垒浇浊酒”
- **释义**:“块垒”原指心中郁积的愁闷情绪,这里指代打工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委屈、压力和烦恼;面对生活的不易,只能借一杯浑浊廉价的酒来暂时消解内心的苦闷。喝酒成为一种释放情绪的方式,尽管短暂且治标不治本,但却是当下唯一的慰藉途径。
- **作用**:过渡到自我排遣的阶段,反映出打工者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心理过程,也为结尾蓄势。
“笑指星河誓未休”
- **释义**: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但并未失去希望。仰望星空,笑着指向浩瀚银河立下誓言:绝不放弃奋斗的脚步。“星河”象征着遥远而美好的梦想,代表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誓未休”则彰显出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意志,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继续前行。
- **作用**:收束全诗,升华主题。在前几句铺垫的基础上,此处展现出打工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使诗歌在忧伤中透出豪迈之气,给人以鼓舞力量。
尘沾破袖风侵骨,汗落荒丘月映沙。
陋舍灯昏思故里,残羹味淡念亲家。
浮萍逐水飘无定,且把辛酸付岁华。
逐句解析
1. **“朝踏寒霜暮染霞”**
- 此句描绘了打工者一天劳作的时间跨度与艰辛环境。清晨踏上还带着寒霜的道路,夜晚归来时已被晚霞笼罩,通过“朝”“暮”两个时间节点,展现出漫长而忙碌的工作日程,暗示其披星戴月、不辞劳苦的状态。
2. **“肩扛生计走天涯”**
- “肩扛”形象地表现出打工者承担着家庭的重担,为了谋生背井离乡,奔赴远方。“走天涯”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远离家乡、漂泊不定的生活特点,体现出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3. **“尘沾破袖风侵骨”**
- 从细节入手,刻画了工作环境的恶劣。灰尘沾满了破旧衣袖,寒风刺骨地侵袭着身体,生动地展现了打工者在艰苦条件下辛勤工作的场面,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疲惫与困苦。
4. **“汗落荒丘月映沙”**
- 这句将视角转向户外作业场景,汗水滴落在荒凉的沙丘上,月光洒在沙滩上,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既表现了劳动的强度之大,又烘托出打工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5. **“陋舍灯昏思故里”**
- 转入对居住环境的描写,简陋的屋舍中灯光昏暗,在这样的氛围里,打工者不禁思念起自己的故乡。一个“思”字,饱含着深深的乡愁和对亲人的眷恋之情。
6. **“残羹味淡念亲家”**
- 吃饭时面对的是粗糙乏味的食物,但此时心中想的却是家中亲人做的美味佳肴。通过对饮食对比的描写,更加深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体现出在外打拼的游子内心的苦涩。
7. **“浮萍逐水飘无定”**
- 运用比喻手法,把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浮萍,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归宿,生动地表达了打工者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身不由己的命运感。
8. **“且把辛酸付岁华”**
- 作为全诗的结尾,带有一种无奈和豁达交织的情感。既然无法改变现状,那就只能将满心的辛酸都交给流逝的时光,蕴含着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朝辞桑梓远,暮宿异乡尘。
力竭千钧担,衣单四季身。
霜凝眉上苦,雨打梦中贫。
遥念高堂健,孤怀寄月轮。
诗词解析:
“朝辞桑梓远”
- **含义**:“朝”点明时间是清晨,“桑梓”指代故乡,此句描绘出打工者在天刚破晓时就告别了熟悉的家乡,踏上前往远方的征程。它开启了全篇对漂泊生活的叙述,奠定了离乡背井的情感基调。
- **作用**: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离别的场景,让读者立刻感受到主人公与家乡的距离逐渐拉大,为后续的情感发展埋下伏笔。
“暮宿异乡尘”
- **含义**:到了傍晚时分,只能在充满尘土的异乡寻找栖身之所。“暮”与首句的“朝”相对应,体现出时间的流逝;“异乡尘”则突出了环境的陌生和艰苦,暗示着打工者在异地他乡的孤独与无奈。
- **作用**:进一步强调了漂泊的状态,通过一天之内从早到晚的经历,展现出打工生活的艰辛和不稳定。
“力竭千钧担”
- **含义**:形象地刻画了打工者承担着极其沉重的劳动负担,仿佛有千斤重担压在肩上。这里的“千钧”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工作的强度之大,表现出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体力代价。
- **作用**:从身体层面深入地揭示了打工者的辛苦,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他们在物质生活上的艰难挣扎。
“衣单四季身”
- **含义**:无论春夏秋冬,身上总是穿着单薄的衣服。这说明打工者的经济状况窘迫,连基本的御寒保暖都难以保证。同时,也反映出他们为了节省开支而忍受着恶劣的生活条件。
- **作用**:通过对衣着的描述,侧面反映出打工者贫困的生活状态,深化了主题,引发人们对他们的同情。
“霜凝眉上苦”
- **含义**:清晨的寒霜凝结在眉头,象征着打工者内心的愁苦如同这冰冷的霜花一般沉重。这里将外在的自然景象与内在的情感相结合,用具体的物象来表现抽象的情绪,使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可感。
- **作用**:以景衬情,借霜的形象把打工者的苦难具象化,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他们所承受的精神压力。
“雨打梦中贫”
- **含义**:夜晚的雨水敲打着梦境,打断了短暂的安宁,也打破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雨打”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寓意着生活的挫折和打击不断袭来;“梦中贫”则表明即使在睡梦中也无法摆脱贫困的现实,凸显出现实的残酷。
- **作用**: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悲剧色彩,表现出打工者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和痛苦。
“遥念高堂健”
- **含义**:在遥远的异地,心中牵挂着远方的父母是否安康。这句诗展现了打工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体现了人性中温暖的一面。尽管自己身处困境,但依然关心着亲人的状况。
- **作用**:由个人的苦难延伸到对家庭的责任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情感更加深沉厚重。
“孤怀寄月轮”
- **含义**:孤独的心情只能寄托于天上的明月。月亮常常被用来象征团圆和思念,在这里,打工者将自己的孤寂、思念等复杂情感都倾注于明月之中,希望能通过月光传达给家乡的亲人。
- **作用**:结尾以景结情,营造出一种悠远、惆怅的氛围,给人以余韵悠长之感,同时也升华了主题,表达了打工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