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下半年,经同学介绍,他到长清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当了教员,一年之后被全校师生推选为代理校长。1928年夏,他在县立第一小学(东关小学)任教员,一年后任校长,他积极聘请思想进步的教师来校任教,经常同一些进步教员在一起探讨俄国的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理论, 1932年秋,他冒着风险,邀请留苏学生、共产党员的庄东晓(庄毓英)(济南女子师范学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校作报告,传播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理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联络了全县9个县立小学的校长,为抗日经费问题同当时国民党县教育科长王辑五进行斗争。积极筹划组建抗日游击队等工作。张耀南同志为人正直,不畏强暴,主持正义,他曾联络教育界主持正义的同仁,同国民党长清县教育科长王辑五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特别是他坚定的爱国主义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全县各阶层人士的信任。他德高望重,不仅在知识分子中有号召力,在上层人士中也颇有威信。如魏金三同志来长清时,从济南带来洋伯祥、洋伯范等四名青年同志,都是济南一师学生,因语言和穿着与当地不同,引起国民党驻军的怀疑,被韩复榘八十一师某团扣留。张耀南同志闻讯后,立即前去交涉,以他们进行抗日救国活动是合法的为理由,把他们救了出来。由于张耀南同志在群众中的影响,为我党开展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张耀南同志在担任校长的近十年时间里,他立志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主义者,培养成为既有科学知识又会生产劳动的有用之才。为达此目的,他拜访了山东农学院园艺系教授吴耕文,在吴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和学生一起研究植树造林、养鸡、养蜂、养蚕等,在校园内开辟了桑园,办起了养鸡场。同时,他进一步看到国家的处境日益险恶,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东北,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此,他比过去更加积极地在政治上寻求出路,开始产生了加入共产党的动机。为此,他积极聘请思想进步的教师来校任教。如张梦久、张子明、张少辉、边鹏翔、韩锡夫、戴恕斋(均是曲阜师范学生)、董荣轩(共产党员,现住湖北省军区元宝山干休所)等,并经常同他们一起阅读进步书刊,研讨革命理论,谈论苏联十月革命等。早在1933年,张耀南同志就邀请共产党员、苏联留学生庄玉英(庄东晓)来校给师生公开讲演,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事后张耀南同志听到国民党要逮捕庄玉英、张少辉、边鹏翔的消息,立即派人通知他们离开)。张耀南同志还经常启发学生说,"社会上为什么穷人穷得没饭吃,富人富的吃不了?怎样才能实现耕者有其田?社会如不改造,永远没有希望"等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千万同胞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大批东北学生流亡来到济南、长清一带。他邀请他们到校内作讲演,教唱抗日歌曲,上演抗日戏剧,大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抗日救国热情。与此同时,还把学生组织起来,学习战地服务,请人教学生学习包扎、拍担架、抢救护理伤员等,并利用童子军这一组织,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以做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保卫祖国的准备。
1937年5月,他经本校教员董荣轩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七七事变后,又同中国共产党党员魏金三、夏页文等取得联系,这是张耀南同志个人历史上的转折点。从此,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革命的新征程。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举国上下掀起了抗日救国的高潮,张耀南同志也更加抓紧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他首先组织了一个前进社,通过这个组织使学生互相联系,交流学习情况,交谈对当时形势的认识;继而建起一个巡回图书社,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交流进步思想。通过这些活动,为发动学生参加抗日救国斗争,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后来东关高级小学的学生,绝大部分走上了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线。
七七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本侵略者沿津浦铁路直驱南下,济南沦陷在即,长清县城不断遭到敌机轰炸,平津的大批流亡学生纷纷来到长清一带,亡国之痛,迫在眉睫。各界人士特别是广大爱国知识分子,义愤填膺,忧心如焚,誓死不做亡国奴。正是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山东省委派来了共产党员魏金三、夏页文等同志。他们来到长清后,即同长清东关小学校长张耀南同志联合起来(魏、夏原都是张耀南的学生),以该校为基地,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首先积极发展"民先"队员和共产党员,广泛深入地宣传共产党《八一宣言》等抗战救国主张,揭露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主义,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各界爱人士,在担任校长的近十年时间里,他立志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主义者,培养成为既有科学知识又会生产劳动的有用之材。为达此目的,他拜访了山东农学院园艺系教授吴耕文,在吴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和学生一起研究植树造林、养鸡、养蜂、养蚕等,在校园内开辟了桑园,办起了养鸡场。同时,他进一步看到国家的处境日益险恶,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东北,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此,他比过去更加积极地在政治上寻求出路,开始产生了加入共产党的动机。
为此,他积极聘请思想进步的教师来校任教。如张梦久、张子明、张少辉、边鹏翔、韩锡夫、戴恕斋(均是曲阜师范学生)、董荣轩等,并经常同他们一起阅读进步书刊,研讨革命理论,谈论苏联十月革命等。张耀南同志还经常启发学生说,"社会上为什么穷人穷得没饭吃,富人富得吃不了?怎样才能实现耕者有其田?社会如不改造,永远没有希望"等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千万同胞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大批东北学生流亡来到济南、长清一带。他邀请他们到校内作讲演,教唱抗日歌曲,上演抗日戏剧,大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抗日救国热情。与此同时,还把学生组织起来,学习战地服务,请人教学生学习包扎、拍担架、抢救护理伤员等,并利用童子军这一组织,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以做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保卫祖国的准备。从此,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使了革命的新征程。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举国上下掀起了抗日救国的高潮,张耀南同志也更加抓紧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他首先组织了一个前进社,通过这个组织使学生互相联系,交流学习情况,交谈对当时形势的认识;继而建起一个巡回图书社,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交流进步思想。通过这些活动,为发动学生参加抗日救国斗争,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后来东关高级小学的学生,绝大部分走上了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线。
早在1937年初,张耀南同志就支持靖茂泉、石中白、朱翔九(原名朱凤霄,后化名朱涛)等人组织了一个育才教育用品合作社,以经营教育用品为掩护,秘密进行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暑假期间,夏页文同志回到长清,就以合作社为联络点,举办了文化补习班,开展对青年知识分子的宣传教育工作。七七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本侵略者沿津浦铁路直驱南下,济南沦陷在即,长清县城不断遭到敌机轰炸,平津的大批流亡学生纷纷来到长清一带,亡国之痛,迫在眉睫。各界人士特别是广大爱国知识分子,义愤填膺,忧心如焚,誓死不做亡国奴。正是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山东省委派来了共产党员魏金三、夏页文等同志。他们来到长清后,即同长清东关小学校长张耀南同志联合起米(魏、夏原都是他的学生),以该校为基地,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首先积极发展"民先"队员和共产党员,广泛深入地宣传共产党《八一宣言》等抗战救国主张,揭露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主义,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各界爱国人士积极开展抗战活动。
1937年10月,日寇占据德州,进逼黄河,形势日益危急。魏金三同志等又在育才教育用品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长清县抗敌后援会。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抗日宣传和抗日经费募捐。参加成立大会的有张耀南、魏金三、夏页文、崔健、吴志笃、周海舟等同志,一致推选张耀南同志为主任委员。下设三个股:魏金三同志负责组织股,杜镜秋同志负责宣传股,赵子明同志负责总务股。抗日救亡工作从此公开活动起来,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如演话剧、街头演讲、教群众唱革命歌曲,还召开各阶层人士参加的抗日动员大会等。
在一次动员大会上,某国民党员也上来讲话说:"当前国难当头,全国同胞要团结起来,干!干!干!"接着张耀南同志发言,他说:"干!干!干!这个名词已经喊了10多年了,到底干了些什么呢?光像过去那样喊口号不行,要实际行动起来!"台下的人听了热烈鼓掌,对他的仗义执言无不钦佩。张耀南同志爱国主义的实际行动和不屈不挠、不怕邪恶的精神,深深教育和鼓舞了各界爱国志士和他的学生。为联络青年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他组织宣传演讲节目,群众踊跃观看,争相传诵,使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深入人心,为全县的抗战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