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微光(长诗节选)
——悼念救灾英雄尹春燕夫妇
(一)晨光里的承诺
当第一缕晨曦爬上孙胡沟的山梁,
你站在村委会的台阶上,
数着九个自然村的炊烟——
有的袅袅,有的断续,
像散落在山褶里的银线,
牵着三百多颗心跳。
"吃水难"是刻在石壁上的皱纹,
你带着钻机钻透岩层,
让清泉从深井里涌出,
漫过龟裂的嘴唇,
漫过七十岁的王阿婆颤抖的手掌。
柏油路像黑色的绸带,
缠绕每户人家的门槛,
你数过每一块路砖的温度,
比量过老人鞋底的厚度。
养老驿站的灶台上,
热粥的香气飘过十三道山梁,
一百五十双筷子碰响的,
是你藏在围裙口袋里的,
那枚"优秀党支书"奖章。
(二)暴雨前的星火
七月的云在太行山顶翻滚,
你盯着气象云图的眼睛,
比雷达更敏锐。
"高风险区的乡亲,
今晚必须住进大队部!"
你敲开每一扇木门,
把老人背下陡坡,
把婴儿裹进自己的毛毯,
像母鸡护着它认定的伴侣。
二十六日的夜,
雨点砸得瓦片噼啪作响,
像老天爷打翻了银河。
你打着手电筒的身影,
在泥泞的山路上划出光带——
"北大地的两位老人还在等!"
蔡永章攥紧你的袖管,
你们踩着齐膝的洪水,
像两棵缠在一起的树,
往最高的山尖挪动。
(三)永不熄灭的星光
后来人们说,
那夜的洪水长了牙齿,
它咬断了通讯塔的钢缆,
卷走了桥梁的栏杆。
但你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却比花岗岩更坚硬:
"守好大队部!"
简陋的办公桌上,
还摊开着未写完的转移名单,
墨迹被雨水晕开,
像一朵朵未绽的花。
年仅十六岁的儿子,
抱着你常穿的蓝布衫哭泣,
那上面还沾着蜂蜜的甜香,
和杏仁油的芬芳。
瘫痪的母亲望着窗外,
她看不见女儿最后的背影,
却听见整个孙胡沟的山谷里,
回荡着你平日里最常说的话:
"有我在,大伙儿别慌。"
(四)天使的微光
现在,深水井依然咕嘟作响,
柏油路依旧通向每扇家门,
养老驿站的餐桌上,
热粥还是温的。
养蜂人的蜂箱里,
新酿的槐花蜜泛着金黄,
杏仁油的香气飘过山梁,
飘向更远的村庄。
你站在九百米海拔的云端,
化作最亮的晨星。
当孩子们捧着奖状跑过村委会,
当老人们在驿站里哼唱红歌,
当年轻人扛着农具走向果园——
他们都会抬头望一望天空,
说:"看,那是尹书记的眼睛。"
天空依然蔚蓝,
阳光依然暖融,
而你用生命刻下的誓言,
已长成孙胡沟最挺拔的白杨。
风过时,树叶沙沙作响,
那是你在说:
"守好大伙儿,
就是守好春天。"
(注:诗中融入"深水井""柏油路""养老驿站""养蜂产业"等生前实事,通过"晨曦数炊烟""手电筒光带""留在桌上的转移名单"等细节还原救灾场景,以"蓝布衫""蜂蜜香""晨星"等意象串联其作为母亲、女儿、书记的多重身份,末段"白杨""春天"的隐喻呼应"天使榜样"的主题,呈现平凡中的伟大与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