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近日,我国首台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在杭州面世,其精度比肩国际主流设备,一举打破国外封锁,为量子芯片研发装上 “中国刻刀”。闻之,惊叹,感慨,酸楚,欣喜,不胜言表。遂赋诗一首,以记怀。
《欢呼“中国刻刀”问世》
作者/大马迎风
注释:
1、 “羲之”,因其精密 “书写” 能力与我国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毛笔神韵相契合而被命名。
2、“纳米神工画邑城”,意为:“中国刻刀”能在一根头发丝上雕刻出一整座城市的地图,堪称‘纳米神笔”。
3、“三星土”,化用“三星堆”,其闪烁着的古代科技之光震惊世界,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4、"蓝光闪烁",指电子束激发氮气产生的蓝紫色辉光。
2025.08.15农历已巳年初秋写于沈阳青年湖侧畔
近日,当电子束光刻机这一国之重器在杭州横空出世,诗友大马迎风先生的一首七律《欢呼“中国刻刀”问世》,亦如一道思想的闪电,以铿锵节奏与瑰丽意象,将冰冷的科技成就淬炼为滚烫的民族诗篇。
诗人开篇即以“华夏刻刀谁与争”的雷霆之问,激荡起大国重器的豪情。尤其是那“高山无奈度春风”一句,巧借自然意象将重重技术壁垒悄然消解——高山险阻,终在春风般浩荡的中国智慧面前俯首。诗中开篇的雄浑设问与自然意象的奇妙结合,瞬间撑开了全诗气势恢宏的情感穹顶。可见诗人的大胸怀、大思维、大手笔!
颔联“羲之走笔书经纬,纳米神工画邑城”,诗人把古代书圣王羲之挥毫泼墨的神韵,与今日光刻机在纳米尺度上“书写”芯片的精密无缝对接。一根头发丝上竟能刻出整座城市的地图,此等“纳米神工”的奇迹,将物理世界与精神疆域在想象中熔铸为一。书法艺术的神韵与科技创造的伟力在此刻彼此照亮,在诗人的笔下,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听到,华夏文脉与科技创造在当代的壮丽交响。
颈联“量子萦回三星土,炎黄自有霸王弓”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更将视野投向历史纵深。“三星土”的意象,令人遥想三星堆青铜神树那跨越三千年的科技灵光。而今光刻机在量子世界的精微雕刻,正是古代科技基因在当代的绚烂绽放。“霸王弓”的典故如惊雷炸响——它既暗喻了光刻机这一“硬核”利器,更象征着炎黄子孙面对封锁时“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决绝与勇毅。此刻,在诗人的笔下,古今科技之光在诗行中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民族精神强韧的脊梁。
尾联“蓝光闪烁浮尘去,且看龙芯映彩虹”此句尽管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从具象到崇高的升华。那电子束激发出的幽幽蓝光,既是对实验室中真实场景的诗意捕捉,又象征着技术尘封的阴霾一扫而空。最终“龙芯映彩虹”的壮阔图景,以科技芯片为基座,托举起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之光。可以说,全诗在象征性意象的推涌中抵达高潮,使冰冷的技术突破升华为一道温暖而永恒的精神彩虹。
综上所述,大马迎风先生的这首七律,以“刻刀”为诗眼,在方寸格律间挥动纵横古今的如椽巨笔,让我们看到,当“羲之走笔”遇见“纳米神工”,当“三星土”映照“量子萦回”,古老文明基因便在科技革命的春雷中完成惊艳涅槃。诗人以意象为经纬编织的,不仅是对一项技术成就的礼赞,更是对那个在历史风雨中始终持守精进、在时代挑战前永远引弓待发的民族精魂最深情的凝视——科技刻刀所雕琢的,不仅是物质世界的精微,更是精神版图上永不磨灭的中国印记。
2025年8月16 日 农历已巳年初秋写于沈水之阳
笔落惊风雨 篆刻/息连有
诗成泣鬼神 篆刻/息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