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
一一写在“8.15”日本投降日之际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1945年8 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读《终战诏书》,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消息终结了中国长达 14 年的艰苦抗战,也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迎来最终胜利。但胜利的背后,是无数鲜血与牺牲 —— 中国军民伤亡超 3500 万,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文化遗产惨遭破坏。这一天,我们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中 30 万遇难同胞的冤魂,不能忘记 “慰安妇” 制度下被践踏的尊严,更不能忘记无数抗日英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
近些年来,日本国内部分政客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试图美化侵略战争。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更是对历史真相和人类良知的公然挑战。历史不容篡改,正义不会沉默。我们需以史为鉴,坚决反对任何美化侵略、歪曲历史的言行,守护历史的真实性和尊严。
珍视和平,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投降日不是仇恨的延续,而是反思战争、追求和平的起点。如今,世界虽处于相对和平时期,但局部冲突、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威胁依然存在。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源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我们应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建设国家、维护和平的实际行动,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生在和平年代,长在繁荣盛世,但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铭记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努力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更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日本投降日是历史的警钟,它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需倍加珍惜;历史不可遗忘,需时刻警惕。愿我们以史为镜,携手前行,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大地。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