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隆中(2)
郑焕清

https://m.booea.com/news/s_4230341.html 亮出隆中(1)阅读地址
群雄夺荆州
历史长河奔涌着必然性潮流,但偶然性浪花则是河流中最撩人的风景。少数英雄人物正是偶然性的因子,他们影响甚至改变河流的流速与流向。
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卧龙入沧海,良相遇明君,为刘备集团崛起带来了开拓性力量,改变了汉魏时代的政治军事格局。
对诸葛亮的贡献,文学家多从军事角度作了“多智近妖”的塑造。罗贯中《三国演义》火烧博望坡,诸葛亮出山便把夏侯惇打得丢盔弃甲,这与草船借箭、空城计一样,是小说家的演义。诸葛亮对刘备集团最初与最大贡献是提出三国论,擘画了集团发展的政治方向和战略路线。
方向关乎成败,路线决定命运。“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自黄巾军喊出此口号为造反制造合法性依据以来,神坛崩塌,思想混乱,群雄逐鹿,人魔共舞。
然而,政治站位决定了集团之间的差异。“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曹操,政治智慧明显棋高一着。虽深藏篡逆之心,玩献帝于股掌之间,但采用荀彧之谋,举起”匡扶汉室”旗帜,“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良才咸集,猛将如云,一举统一了北方。
孙权采纳鲁肃《榻上策》:“竟长江之险,据而有之”,“然后号帝王以图天下”。国险而民附,终成一方霸主。
刘备十几年来四处逃窜,因其缺乏明确政治目标与战略方向。诸葛亮“讨伐篡逆,复兴汉室,还于旧都”的战略筹策,赋予刘备集团奋斗的思想灵魂,提升了政治站位和社会影响,为夺取荆州、益州创造了理论依据。

夺取荆州是《隆中对》战略目标的第一步。荆州古来就是战略要津、“国之命门”。此时荆州牧刘表病故,次子刘琮继位,曹操乘机挥军抢夺荆州。曹兵未到刘琮就举了白旗,曹许诺“琮永为荆州之主”。得了襄阳后却改口刘琮为青州刺史,并在赴任途中将其杀害。
刘备原本可得襄阳,但刘表临终前曾托孤于备。玄德明智,如果乘人之危拿下襄阳,既不仁义,又会损兵折将,自己的这点人马根本不够曹操40万大军的开胃菜。然而刘宗如此脓包,让曹不战而白得襄阳,完全出乎意料,刘备只能南撤。睿智如曹,深知刘备“真英雄”,乃心腹大患。突发5000铁骑追袭刘备。长板坡一战,刘备赔了夫人又折兵,幸得关羽回军相救,退至江陵。
“败军之际”何去何从?刘备欲南渡长江投奔苍梧太守吴宗。诸葛亮建议先去江夏(汉阳)会兵刘琦,联合东吴。刘琦乃刘表长子,曾在兄弟争夺继位受挫时”去梯求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说“君不见申生(晋献公长子)在内而亡,重耳(献公次子)在外而安乎?”刘琦感悟,乘江夏太守黄祖被东吴斩杀之机,继仼江夏太守,避免了手足相残。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建议,会兵江夏,诸葛亮出使东吴。在周瑜、鲁肃等抗战派支持下,诸葛亮舌战群儒,直陈荆州若失,刘备南去,曹操定会剑逼江东,东吴危也。“将军如其进退不定,首鼠两端,坐失良机,莫如早早臣服于曹。”
孙权“矫矫人中龙”,对时局洞若观火,深知凭一己之力无法抗曹。刘备有兵2万,且人望极高,“荆楚群士从之如云”,是唯一可以联合的力量。即遣周瑜、鲁肃率水军3万随亮谐会刘备,“力拒曹公”。为结秦晋之好,将20岁妹妹嫁给了50岁的刘备。孙刘联盟成立,一场改变命运精彩绝伦的赤壁大战正式打响。
孙刘水军在长江南岸的赤壁与曹军水寨隔江对阵,百里江面帆樯林立,战旗猎猎。步骑精锐则在从夏口至乌林的广阔战线机动作战。双方斗智斗勇,风云莫测。
曹操睿智,但怎经得周瑜、诸葛亮两位顶尖军事家的阳谋暗算,联军以火烧连船,奇袭粮寨为突破口,大破曹军。如同曹操火烧乌巢,大败袁绍一样,以其治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创造了冷兵器时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见证了一代豪杰的英雄风流,更见证了诸葛亮的军事外交智慧和孙刘联合两利的远见卓识,赢得联盟双方的信赖与敬重。“既生瑜,何生亮!”惹得周郎生出敬妒交织的无奈感叹。
赤壁之战瓜分了荆州,曹操得了襄阳城和南阳郡,孙权抢得江夏郡、南郡(江陵),刘备夺取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和南郡的油江口(公安)。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诸葛亮授军师中郎将,正式进入核心决策层。
古今兴亡事,就在转瞬间。路线不同结局不同,东下联吴,既改变了刘备集团的命运,也成就了东吴,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战略格局。
刘备虽得江南四郡,但战略要地襄阳、江陵仍在曹、孙手中,并未完全实现“据有荆州”的战略目标。诸葛亮敏锐捕捉机遇,建议刘备亲赴江东,以”分地太少,不足以容纳部众”为由,要求借居江陵(荆州)。
东吴君臣乃“虎视狼顾”之辈,岂可将战略要地让人。周瑜说“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建议软禁刘备,企图将这位“枭雄”连同整个荆州掌控在手。无奈天不假年,周瑜是年病逝。
鲁肃继都督之位,统领荆州,其战略眼光胜过周瑜。认为暂借荆州既可将西线防务推给刘备,以刘抗曹,“树曹之敌”,减轻东西两线作战的军事压力,又可避免“拒之则为仇,杀之则招祸”的危险结局。
刘备终于借得荆州(江陵),名正言顺地以州牧身份将大本营从公安移至江陵。关羽接管荆州防务,西线固若金汤,对曹操从合肥方向偷袭江东形成有力牵制。
基本实现先取荆州的战略目标后,刘备引兵入蜀,欲取益州。诸葛亮留守荆州。孙权乘刘备入川,“以为荆州无主”,大遣舟船迎妹东归,并乘机带上阿斗(刘禅),企图以人质要挟刘备。诸葛亮识其阴计,令赵云、张飞“勒兵截江”,救回阿斗,并放还孙夫人,机智而平和地化解了人质危机,维护了联盟大局,展现诸葛亮“识时务的俊杰”风采。
刘备大军在益州遭刘璋(益州牧)顽强抵抗,久攻不克。诸葛亮率荆州兵团数万人马,与赵云、张飞分三路西进,会师成都。刘备终于取得益州,以荆州牧兼领益州牧身份坐镇成都。《隆中对》“先取荆州,再取益州”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为建立蜀汉政权扫清了障碍,并由此开启三国鼎立的“亮时代”。
(未完待续)

作者郑焕清,1968年入伍,原铁道兵二师八团政治处副主任 。1984年转业回武汉,历任武汉市新洲县党校校长、武汉市政协处长、办公厅副主任、市政协研究室主任。武汉老年大学副校长、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责编:槛外人 202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