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守心:大学中庸育人之本与智慧之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开篇这三纲,如三盏明灯,划破千年教育迷雾。朱子注“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这分明指出教育之根本使命——擦亮人心中那层被俗尘遮蔽的“明德”,使其重放本然光辉。
《中庸》亦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之目的,正在于引导人循其本然之性而行。这种对内在光明德性的肯定与复归,正是儒家育人理念的根基所在。
古今圣贤眼中,教育绝非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灵魂深处本有之光的唤醒与擦亮。王阳明龙场悟道,喊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恰如一道惊雷照亮夜空。他并非否定外物存在,而是强调所有意义的源头与价值的赋予,皆在我们那颗澄明本心之中。西方教育学者弗莱雷亦曾洞见:“真正的教育不是‘我’填充‘他’,而是‘我’与‘你’的对话,共同面对世界。”——东西方智慧在此交融:教育者非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唤醒者与陪伴者。
格致诚正:修身功夫与静定之道
《大学》八目,清晰铺展一条内圣外王之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链条中,“修身”是承上启下的枢纽,而“格致诚正”则是其内在根基。朱子特别看重“格物致知”,认为唯有穷究事物之理,方能豁然贯通,达到真知。
格物致知的过程,亦是静定思考、涵养心性的过程。程颢有言:“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此“定”并非死水一潭,而是如明镜照物,随感而应,不滞不留,是心体在纷繁世事中保持的澄明与自主。
《中庸》更将“静定”提升到宇宙本体高度:“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为未发之体,天然蕴藏着“静定”之潜能;“和”为已发之用,是“静定”在应事接物中的自然流露。教育要培育的智慧,正是这能“致中和”的定静之心。如颜回身处陋巷而“不改其乐”,那份安贫乐道中的宁静专注,正是“静定”修养的鲜活典范,更是其智慧深湛的源泉。
慎独与尊德性:内在自觉与德性涵养
《中庸》强调“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乃儒家极高修养功夫,即在独处无人监督时,内心依然保持高度警醒与自律。这需要强大的内在道德自觉与自我省察能力。智慧不仅指向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更深植于对自我心念的明察与主宰。
《中庸》又言:“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尊德性”与“道问学”并重,然“尊德性”无疑更具优先性。朱子解释:“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德性涵养是根本,学问求知是辅助。教育若只重知识灌输而忽视德性涵养,便是舍本逐末。
现代教育常将知识切割为碎片,使学子如盲人摸象,只见局部而失整体。然《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视野,正是对治此弊的良方。它要求我们既能高瞻远瞩把握宏观格局,又能深入细致钻研微观机理,于宏大与精微的张力中寻求平衡,在极高明处仍行中庸之道。这既是一种认知方法,更是一种圆融的生命智慧。
古今对话:圣贤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反观现代教育,常陷入“知”与“德”、“外”与“内”的失衡。技术理性与工具主义盛行,知识被当作可以量化、交易、带来即时回报的资本。教育流水线追求效率与标准化产出,却往往忽视了对人内在精神世界的滋养与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寻。此即《大学》所警示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当心失其主,感官与认知便成为无意义的机械活动。
现代教育呼唤“守心”与“静定”的复归。守心,是守护那颗能“明明德”、能“慎独”、能“尊德性”的本心,使其不为外物所役。静定,是培育如《中庸》所言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的涵养功夫,在喧嚣浮躁的世界中,为思考保留一方澄澈的空间。此二者是智慧得以生发的土壤。
古代书院讲求“从游”,师生朝夕相处,如鱼相忘于江湖。钱穆先生创办新亚书院,即承此遗风,倡导“师生如家人,学问即生活”。此氛围下,师者之风范、人格之光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远胜于知识的单向灌输。这恰是《大学》“修身”而后能“齐家”(以书院为精神家园)、“治国平天下”(培养经世致用之才)理念的生动实践。
日本匠人推崇“守破离”修行次第:先“守”住传统与师法,打下坚实根基;再“破”除窠臼,寻求突破;终达“离”开束缚,自成一格。这与《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递进功夫惊人相似。智慧与创造力的迸发,离不开在“守”(静定、涵养)中积蓄的深厚能量。
**颜回“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这种对所悟之道的珍视与持守,是静定思考后的智慧结晶。当我们将目光从《大学》《中庸》的古老篇章转向现实教育,其核心精神依然闪耀着不朽光辉:教育之根在唤醒人心本有之明德,教育之途在格致诚正、修身涵养的功夫,教育之魂在培育能“致中和”的静定智慧与德性自觉。
现代教育困境的解药,深藏于圣贤“悟道守心”的古老箴言中。惟有回归育人本源,在知识洪流中守护心灵明灯,在喧嚣尘世中涵养静定功夫,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培育智慧、塑造人格、照亮生命的事业——此乃古今圣贤育人理念交相辉映之真义,亦是我们在纷繁时代安身立命、通往至善境界的不二法门。
2025,08,15日19点02分!
编辑简介
张社强(罡强)笔名:了凡。河南省虞城县信用社职工,文学爱好者。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新时代认证诗人,高级文创师。商丘市作协会员。虞闻天下编辑部编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第九届半朵中文网签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