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她想送女儿出国读书,但女儿不愿意去;还有人问,想带孩子出去,可老公不同意,问我该怎么办?这些问题这两年有太多的人问我了,但我只能说自己的命运自己决定,每个人出来的目的不一样,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出来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当初我有很多人都反对,但我知道我想让我孩子能成为他自己本身就可以了,当时谁反对、阻拦都拦不住我,因为我知道自己和我孩子未来在什么样环境生活。
另外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认知的牢笼里,可以说都是井中之蛙,包括我在内。可悲的是,所有的井中之蛙都坚信自己看到的那口井,就是整个世界。于是,家人之间、夫妻之间,认知差异带来了无数的纠结与冲突,很多撕裂并不是因为感情本身破裂,而是因为三观和认知格局不同。
来马来西亚已经两年多了,我见过许多单亲家庭,有母亲独自带孩子的,也有父亲带孩子的。说实话,父亲单独带孩子比母亲更难,而这样的例子,我亲眼见过太多。很多夫妻最终分离,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价值观冲突太深。这让我更笃定一个判断,我们一生中 99% 的痛苦,不是身体上的,而是价值观带来的。精神的撕裂,比肉体的疼痛更难愈合。
那些独自带孩子出来的父亲或母亲,往往是整个家族中最早觉醒的人。他们意识到,必须带着孩子走出旧有的困境、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一种使命感。但这样的使命感,几乎必然伴随来自家族的质疑、诋毁,甚至恶意的攻击。尤其是女人,在背后承受的非议更多。但即便如此,她们依然要咬牙坚持,把家族往更阳光的方向带。
我前几天听朋友讲到一个发生在清迈的故事,一个单亲母亲带着孩子生活,因为收入不高,她就在家门口煮水饺卖给邻居吃,赚点零花钱养家糊口。然而当地法律禁止这样的小买卖,本来这是个小事,可偏偏,她的中国邻居举报了她。结果,这对母女被直接驱逐出境。你想想,这事多荒唐。第一,生活已经如此艰难,她还要面对同胞的恶意;第二,我们自己人对自己人能有多狠?你得多大的仇恨,才会去断别人唯一的生路?这不仅让我心里发凉,也让我看清了人性的某些阴暗面。
所以,不管我们身处何地,都要认清一个现实:真正明白的人,很少很少。99% 的人一辈子都稀里糊涂,死的时候都没弄明白这辈子是怎么过的。他们的三观,几乎都是被父母、学校、社会环境塑造好的模板,从来没有经过真正的独立思考。他们活在别人的观念里,甚至以此为荣。越是没有见识的小人物,往往越是满口观点;越是有见识的人,越是讲事实、讲利益。很多人活在虚幻当中,却以为自己很清醒。
而我们作为成年人,有责任在长大后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这就是所谓的“觉醒”。但觉醒是小概率事件,原因很简单,多数人智商不够,看不穿背后的逻辑与真相;另一部分人,良心不够,即便有机会理解,他们也缺乏对弱者的怜悯与对苦难的反思。冷漠的人、麻木无情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正义,不在乎什么是公平。还有些人,生活环境太单纯,没有亲身经历过苦难,不会去主动突破自己的认知圈。
真正能唤醒一个人的,往往是撞南墙的痛,是苦难的洗礼。可当你看透这些时,你会发现,那些曾经伤害你、阻碍你的人,本身也是时代的牺牲品。他们也有自己的不幸,也在为认知的局限付出代价。尤其是我们的父辈,他们大多如此,可怜又可悲。
知识不一定让人自信,但无知往往让人盲目自信。财富与智慧,是最不容易传承的东西;而容易传承的,恰恰是贫穷、愚昧、狭隘与偏见。人是环境的产物,思维认知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原生家庭、教育经历、家乡氛围、身边朋友,这一切共同塑造了一个巨大的“认知圈”。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站在这个圈子里,观察着外面的世界,却从来没想过要跨出去。更残酷的是,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身处圈子之中。
而那些真正跨出圈子的人,往往被骂、被笑、被孤立。可历史从来都是由少数清醒的人推动的。只是,这样的人太稀少,所以世界才总是在原地打转。
最后,我想送给那些既不想走出去,也不愿意别人走出去的人一句话:你以为你是在守护家园,其实你是在守护一口井。你害怕别人离开,是怕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后,再也不会回来陪你一起望天。可笑的是,你口口声声说“井外没什么好看的”,却不敢亲自爬出去看一眼。这不是自信,而是心虚;不是安稳,而是被困。世界很大,而你,连试着走出去的勇气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