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卫国战胜利80周年】介绍张善子先生抗日名画《虎啸惊风》
王德埙
多卖出一幅画,就多一颗射向敌人的子弹,多一份支援国家抗战的力量!
——引自张善子口述
张善子:画家要有恻怛好生之心,必行轩岐之术以济世。际此倭寇披猖,抗战日亟,制胜之道,端赖将不惜死,民不偷生,各尽其力,各尽其才能,方得到最后胜利。
(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藏品)

如图签注为:“庚午秋虎痴张善子”。
张善子作于庚午年,即1930年,画家饱含爱国热情和敏锐的抗战视角,画猛虎登上制高点,大张虎口,怒视着东方小日本。
1930年,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加速实施“北进计划”,国难日深:

军事演习常态化:1930年5月起,日军以“保护侨民”为由,在中朝边境频繁举行实弹演习,出动飞机200余架次、装甲车500辆,逼近中国境内;
间谍网络扩张:在东北建立30余个特务站,收买汉奸张景惠、于芷山等人,刺探东北军布防情报;
珲春事件(1930年6月):日军借口“中国士兵越境”,炮轰珲春城,炸毁民房200余间,打死平民37人。事后调查发现,所谓“越境士兵”实为日军伪造的假人;
抚顺煤矿争夺:强行征用中朝边界煤矿资源,运往日本作为战备物资,单月掠夺原煤超10万吨。抚顺煤矿工人因此爆发大规模罢工,遭日军镇压致死200余人;

军事力量对比悬殊:至1930年底,关东军已增至10万人,超过东北中国驻军(3万人)3倍,并抢占安东(今丹东)、营口等港口,为后续入侵做准备。
中国猛虎一声长啸,山河为之变色。
虎啸惊风,震慑敌胆。
张善子擅画虎,并在家中圈养老虎。其画多寓意深刻,气势磅礴。法国总统勒布伦曾称赞他为“近代东方艺术代表”。

2014年5月15日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在华盛顿会见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老兵及陈纳德后人。在会见期间,总参谋长将一幅《飞虎图》复制品赠予美方。画中两只长着翅膀的老虎,飞翔于纽约上空。“飞虎队”队徽也正是参照这两只老虎而设计的。《飞虎图》由抗日画家张善子所画,张善子是大风堂画派的创始人。是名画家张大千的二哥。
张善子《怒吼吧,中国》:
抗日画家张善子本事
张正兰(1882—1940),号泽,字善孖(善子),常署名虎痴,亦署名张虎痴、虎公、虎知。清光绪壬午(1882年)年农历壬午年丁未月壬子日(五月二十七日,即公历7月12日)癸卯时,出生于四川内江。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农历庚辰年丙戌月丙申日(九月二十日,即公历10月20日)甲午时(上午11点),病殁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宽仁医院(中央医院),享年59岁。
1940年10月5日的《新华日报》报道:“画家张善子先生,于民国廿七年十二月出国,展览画品,为国家筹赈宣传,道经欧美各大城市,备受当地朝野人士之热烈欢迎,前后历时将近两年,收获成绩极为美满……张氏此行,在国外举行画展达一百余次,义卖画虎得款十余万元,均已先后直接汇我赈济委员会,作为赈济难胞之用。张氏且于画展筹赈之余,从事国民外交活动,各援华团体之更多借张氏游美机会,扩大援华制日工作,对于我国国际宣传影响至巨……”
张氏以极强的文化自觉和别具一格的行为方式,高唱时代正气歌,为中华抗战美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故当时政府给予他的褒扬荣誉之显、社会名流作出的评价之高,文化艺术界至今几无人超越。如国民政府为他颁发的褒扬令,以及后人对他的若干评语:“中华民族之大侠魂”“中国真正的爱国大画家”“名垂宇宙生无忝,气壮山河笔有神”
1962年5月,为了国家外汇的需要,抗日名画《虎啸惊风》以310元的价格通过海运卖到到英国伦敦。

有运出许可证印花:

有当时的古董商业同业公会证明章:
抗日名画终于回归故土,当以手加额称幸!
最后,附上专家对张氏的评价:
无疑,张善子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把武功与文治结合得非常完美的艺术家。他拥有若干“第一”:第一个具有虎痴讨论意义的画家,第一个担纲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主席暨首席常务理事并领衔中华美术抗敌的画家,第一个由参政会议决定赴欧美谢赈、募捐和宣传中华抗战并具有重大贡献的画家,第一个被法国总统勒伯伦称赞为“近代东方艺术之杰出代表”的画家,第一个进入美国白宫的中国画家,第一个在世界博览会上为国民政府争得荣誉的画家,第一个作为中国人获得美国佛丹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的画家,第一个被誉为“第四战线——国民外交的斗士”的画家,第一个影响陈纳德将军“飞虎队”的画家,第一个由国民政府颁令褒扬的画家,第一个入围“第二批全国著名抗日英烈”遴选的画家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香港达德大学社会考古学院院长、世智慧科学院院士,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已退休),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