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争辩的人,我是见过的。他们大抵生就一副伶牙俐齿,眼睛瞪得铜铃般大,嘴角时而翘起,时而垂下,仿佛脸上的肌肉也在为言辞助威。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唾沫星子四溅,非要压人一头不可。
赢了又如何呢?不过是空口白话上的胜利,旁人早已在心中暗暗记下一笔。这等人,我见过不少,他们自以为占了上风,殊不知人心早已离他远去。口舌之争的输家,往往自以为是赢家,这倒也是一种别致的愚昧。
记得旧时邻舍有位王先生,生得瘦长,鼻梁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说起话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每逢与人议论,必要争个高下。一日,他与卖菜的争执菜价贵贱,竟从市场经济学讲到供需关系,又从供需关系讲到社会分配。卖菜的起初还辩解几句,后来索性闭口不言,只管称菜收钱。王先生见状,以为对方理屈词穷,得意洋洋地提着菜篮子回家去了。自此以后,那卖菜的每逢见到王先生,便故意抬高价钱,或者给他些品相不佳的菜蔬。王先生竟浑然不觉,依旧沉浸在那场"辩论胜利"的余韵中。
争辩之人,常常陷入一种奇怪的迷思:以为真理越辩越明。殊不知人心不是道理可以说服的。你争赢了道理,却可能输了情谊;压倒了对方,却埋下了怨恨的种子。这世上许多事,本就不是非黑即白,何必非要争个水落石出?
我曾见过一对夫妇,丈夫是个极善言辞的人,妻子每说一句,他必反驳三句。久而久之,妻子变得沉默寡言,家中也鲜有欢声笑语。那丈夫向我炫耀,说他在家中"说一不二"。我看着他得意的神情,忽然觉得可悲——他赢得了每一次小小的口舌之争,却输掉了婚姻的温度。
沉默有时比言语更有力量。就像深潭,表面平静,内里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那些真正智慧的人,往往懂得适时缄口。他们明白,有些胜利不需要用言语去证明,有些道理不必通过争辩来彰显。
口舌之争的输家,其实从来不是那个先闭嘴的人。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