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沧桑——卞文峰人生.文化.教育杂感.随笔第8154章】
华夏不屈:十四载抗战全景长歌
在历史长河中,1931年至1945年的十四年,是中华民族浴血抗争、凤凰涅槃的悲壮历程。自“九一八事变”的炮火撕开宁静,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大地处处是抵抗的烽火,国共两党同仇敌忾,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史诗。
白山黑水燃烽火,局部抗战启征程(1931 - 1937)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北大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彼时,东北军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影响下,大多不战而退,短短数月,东北三省全境沦陷。
但东北人民与部分爱国军队并未屈服,义勇军、抗日联军等自发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打响了武装抗日第一枪,虽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撤退,却点燃了全国人民抗日的怒火。杨靖宇、赵尚志等共产党人深入东北,领导抗联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在冰天雪地中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周旋,他们风餐露宿、缺衣少食,却从未放弃抵抗,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为抗战保存了希望火种 。
在华北,日军得寸进尺,制造“华北事变”,妄图吞并华北五省。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激起民众强烈愤慨,“一二·九”运动爆发,青年学生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爱国救亡的呼声席卷全国,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此时,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大旗,发表一系列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并派出干部奔赴抗日前线,为全面抗战做思想和组织准备。
卢沟烽火照九州,全民族抗战怒吼(1937 - 1938)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的枪声划破夜空,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的序幕由此拉开。“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各阶层人民、各政治派别摒弃前嫌,共赴国难。
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这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蒋介石调集70万大军,试图以空间换时间,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中国军队在张治中、陈诚等将领指挥下,与日军浴血奋战三个月,虽最终上海沦陷,但给予日军沉重打击,粉碎了其速战速决的美梦,彰显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决心。
与此同时,北方战场也激战正酣。日军沿平绥、平汉、津浦铁路分路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在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设伏,一举歼灭日军精锐坂垣师团一部1000余人,取得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忻口战役中,国共两党军队密切配合,在阎锡山、卫立煌指挥下,与日军展开激烈的阵地争夺战,给日军以重大杀伤,阻滞了日军的进攻势头。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在此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惨遭杀戮。但这暴行并未吓倒中国人民,反而激起更强烈的反抗意志,中华民族的抗战热情如熊熊烈火,越烧越旺。
持久抗战筑坚壁,战略相持显韧性(1938 - 1943)
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改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汪精卫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成为民族败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主流派,在全国人民压力下,仍坚持抗战,先后进行了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战役,虽互有胜负,但有效迟滞了日军进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则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在彭德怀指挥下,105个团约20万兵力在华北地区对日军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破袭战,历时五个多月,毙伤日军2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振奋了全国军民士气。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积极作战,创建和巩固了多块抗日根据地,与日军展开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坚持长期抗战。
在这一阶段,中国军民以顽强的韧性,与日军周旋,消耗其有生力量,使日本侵略者陷入战争泥潭无法自拔,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战略反攻驱强虏,胜利曙光终降临(1944 - 1945)
1944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好转,中国抗日战争也迎来战略反攻阶段。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发起局部反攻,湘西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雪峰山大捷,歼灭日军2万余人,扭转了正面战场的被动局面。在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军队对日军展开大规模攻势作战,收复大片失地,根据地不断扩大。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决战阶段。5月,德国法西斯投降;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但日本负隅顽抗,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迅速击溃日本关东军。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取得了完全胜利 。
回顾十四年抗战,国共两党虽存在分歧,但在民族大义面前,携手并肩,共同御敌。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会战,承担了巨大牺牲;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无数无名英雄,无论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还是后方默默支援的百姓,都以各自方式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这场胜利,是全民族的胜利,是正义对邪恶、光明对黑暗的伟大胜利,它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重塑了民族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激励着后世子孙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卞文峰老师简介
卞文峰,教育名家、收藏大家、优秀作家、著名诗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0—— )。
学术历程:
从事中学教育20年,33岁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后任职于教育智库(中央教科所民办教育中心)、南洋教育集团、教育科学出版社系统,在教育科研、编辑、产业等领域深耕45载。
学术建树:
著有《教子方略》等18部著作,发文6866篇,积极推广与践行幸福教育和超常教育体系,被誉为“最接地气教育家” 。
文化担当:
华夏珍宝馆掌门,守护十七类六万八千件藏品,致力于文化传承。
社会兼任:
在教育战略、隔代教育、超常教育、幸福教育等多个领域担任重要学术职务。
文学修为:
日照市作协会员、《中华好诗词》编委及理事,词作入《词林正韵》。除教育与收藏主业外,散文与古诗词创作功底深厚,为中华好诗词编委评定的两位著名诗人之一。
文物,精美饰品,字画,收藏出售,联系电话:13906337589

编(作)者简介:艾兰,曾用名蓝雪花,本名王凤,山东临沂人,1979年生于山东德州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