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当夜深人静,那手机屏幕上闪烁着的诱人投注界面,仿佛如鬼魅般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当一个个曾经鲜活的“赌徒”,在那虚拟的赌场中一步步耗尽最后一分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我们不得不以最清醒的头脑来正视这一残酷的现实:网络赌博,已然化身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型“电子鸦片”,正以一种令人咋舌的速度,在悄然之间吞噬着我们社会的财富、道德底线以及人文精神。
这个打着所谓“娱乐”幌子的黑色产业,实则是一场经过精心策划、别有用心的“数字围猎”。平台运营者们对行为心理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把握,他们巧妙地利用间歇性奖励机制,不断刺激着参与者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让那些陷入其中的人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陷入“赢了想继续、输了想翻本”的无尽恶性循环。据某省公安厅所公布的数据清晰显示,在 2023 年,网络赌博的涉案金额相较于疫情前呈现出了惊人的 300%的激增,而其中竟然有高达 90%的参赌者,最终负债金额超过了他们自己年收入的 10 倍之多。这些冰冷而残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曾经温馨和睦的家庭,如今却支离破碎、满目疮痍。
网络赌博的危害,呈现出极为明显的“三重异化”特征。其一,是对劳动价值的异化,它让那些参与者们渐渐迷信起了那虚无缥缈的“不劳而获”的财富神话,从而放弃了通过自身辛勤劳动去创造价值的正确道路;其二,是对人际关系的异化,赌徒们往往在那谎言与欺骗的漩涡中,逐渐失去了身边亲人和朋友的信任与支持,最终变得众叛亲离;其三,是对法律观念的异化,为了筹集赌资,一系列诸如诈骗、挪用公款等衍生犯罪行为屡见不鲜,严重破坏了社会的法治秩序。某地法院经过统计表明,在近三年的经济犯罪案件中,竟然有 32%的案件与网络赌博有着直接的关联。
更让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的是,网络赌博正在朝着低龄化和精英化的方向迅猛发展。部分不良平台打着“电竞竞猜”“金融理财”等看似光鲜亮丽的旗号,犹如恶魔的诱饵,将一双双稚嫩的手和一颗颗聪明的头脑引诱进了那罪恶的深渊。某高校的心理辅导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该校在校生中网络赌博的人数竟然增长了 150%,而在这些参赌者当中,不乏那些被外界誉为“学霸”的优秀学生。这些本该充满着无限希望和活力的年轻人,却在那虚拟的赌场中,肆意地挥霍着自己的青春与未来,令人痛心疾首。
要想彻底治理这一严重危害社会的毒瘤,我们必须打出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在技术层面,要加大对支付通道的严格监管力度,坚决切断网络赌博的资金链条,让其无计可施;在法律层面,要大幅提高平台运营者的违法成本,让他们不敢轻易触碰法律的红线;在教育层面,要广泛开展全民性的财商教育和心理辅导,让人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但最为根本的,还是要着力重建我们社会的价值坐标,让每一个年轻人都明白,真正的财富自由从来都不是通过投机取巧、走捷径就能获得的,而是源于脚踏实地的不懈奋斗。
在这个充满着各种诱惑的数字时代,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当你在凝视那黑暗的深渊时,深渊也在静静地凝视着你。远离网络赌博,这不仅仅是对自己个人的负责,更是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底线的坚守和捍卫。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斩断网络赌博这只伸向我们社会的罪恶之手,还我们一个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