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二章 颓废与绝望(7)
李洪君
李衡一路走村串户到了棱绥,在旅社休息了两天,洗洗澡、洗洗衣服。又在县城的居民区吆喝着走门串户的转了几天,晚上住旅社,舒服一些,随意一些,晚上可以喝点啤酒。
李衡从棱绥坐车又去了绥化,心想,绥化离哈尔滨不远了,再到哈尔滨添点配件,也顺便换换衣服,天冷了,也该添衣服了。
在哈尔滨呆了两天,添了点配件,又添置了件绒裤、棉衣,办完这些事,就想,再到小兴安岭转一转,就一票从哈尔滨到了南岔。
南岔应是小兴安岭的东南山地,又是铁路的一个三岔路口:南是绥化、哈尔滨,东是佳木斯,西北是伊春。伊春是小兴安岭林管局的所在地,想到伊春去看看。
李衡在南岔坐小火车想到它最远的林场,在那找活干,然后在坐着小火车一个一个林场的往回来。可能都是回山里的客,过午的车,是几节车厢的小客车。车厢里人稀稀落落,小火车的速度很慢,行驶在山林中的斜阳中。深秋的山林也是美丽的,窄小的铁轨弯弯曲曲的淹没在山林中,山林中草木大已枯黄、落叶;偶见枯叶下的绿草,挣扎着望着斜阳,叹息着生命的最后的时光;几棵山里红从车旁闪过,斜阳下显得是那样的娇艳;靠近车窗向上看去,见高大的红松树上松塔在枝丫间吊着、晃着,看见小松鼠在枝丫间跳来跳去,也是在觅食吧……。
天渐渐的暗了下来,车灯亮了,车仍旧是不紧不慢的“咯噔、咯噔……”地在林间的黑暗中穿行着,每到一站就如老牛一样“哞、哞”地叫两声,一站一站的过,快到夜里11点了,整个车上剩下没有几个人了,他们说:
“前方就是终点站了”
李衡问:“这林场有招待所吗?”
他们说:“没有。”
李衡有些愕然。车停了,下车一愣的时间,到家的人们,都迅速的散去了。小火车也熄火了,这样的小车站也没人值班。周围是漆黑的夜,李衡抬头望望碧蓝清澈的星空,只有星星莫名其妙的看着李衡……。还好,这小车站还有一个两间房的小候车室。
李衡走进了小候车室,借着门、窗户透进来的星光模糊看到屋子中间有一个用大油桶制作的炉子,早已熄火,没有热气,屋子的周围摆着连椅。
已是子时,不能再去麻烦任何人,特别是一个生人,半夜敲谁家的门都不被认为是好人。哪里都不能去了,下定决心在这里熬一宿。
李衡关好了门,使之少进些冷气。此时已是深秋天气,夜里的温度已是零下七、八度左右,能赶上山东老家的最冷的天气了,恶劣天气会一下子冷很多。李衡不敢睡觉,就在屋子里围着炉子转,冷极了就围着炉子跑一会,感觉热一点,就坐下休息一会。想困,就拧自己两下子,告诫自己绝对不不能睡着,睡着可能就永远醒不了。好在是深秋,不是隆冬,李衡熬过了这一夜。
李衡听过两个故事:
故事一:有一名军人,冬天的夜里,开着212吉普车去执行任务,半路上,车熄火了,他想尽办法也打不着火。他没办法,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就坐在了驾驶室里,开始车体机器有点温度,加上着急,没觉太冷,一会睡着了,再没醒过来。等人发现,看他在驾驶座上笑着,叫不应,一动,人都硬了。说,冻死的人都是呲着牙的,所以说,冻死的人都是笑着的。
故事二:说隆冬天气,一老头有便意,出来解大便,也忘了带帽子,蹲的会大了,起不来了,就叫,家里人出来把他往屋里架,他感觉耳朵不舒服,用手一动,耳朵掉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