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投降80周年纪念日
文/谢爱民
卢沟月冷记当年,
烽火连城血未干。
八载挥戈驱虎豹,
千村悲骨泣河山。
终闻玉碎降书递,
始见旗红故壤还。
今日长街风猎猎,
警钟犹绕华空间。
赏析:
这首七律以“日本投降80周年纪念日”为主题,情感沉郁而激昂,格律严整且意象鲜明,堪称咏史抒怀的佳作。以下从几个角度具体点评:
一、历史场景的精准回溯,情感张力饱满。
首联“卢沟月冷记当年,烽火连城血未干”以“卢沟月”这一标志性意象切入,既点明抗战起点,又以“月冷”“血未干”渲染悲凉氛围,奠定全诗的历史厚重感。
颔联“八载挥戈驱虎豹,千村悲骨泣河山”对仗工整,“八载”概括抗战时长,“驱虎豹”喻指抗击侵略者,“千村悲骨”则直击战争的残酷,“泣河山”将家国之痛具象化,情感浓烈。
二、转折有力,凸显胜利的意义。
颈联“终闻玉碎降书递,始见旗红故壤还”是全诗的转折。“玉碎”暗指日本侵略者的失败(此处“玉碎”反用其原意,凸显其覆灭),“降书递”明确胜利结局;“旗红故壤还”则以“红旗”象征新生与主权,“故壤还”点明国土收复的意义,从悲怆转向激昂,传递出胜利的来之不易。
三、结尾警世,立意高远。
尾联“今日长街风猎猎,警钟犹绕华空间”将视角拉回当下,“长街风猎猎”以实景烘托纪念场景的庄严,“警钟犹绕”则升华主题——纪念日不仅是缅怀胜利,更是以“警钟”提醒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余韵悠长,引人深思。
四、格律与意象的统一。
全诗遵循七律平仄格律,对仗严谨(尤其是颔联、颈联),语言凝练而富有画面感。从历史回顾到胜利欢呼,再到现实警示,脉络清晰,情感层层递进,既有对先烈的缅怀、对苦难的铭记,也有对和平的珍视,主题鲜明且极具感染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史为骨、以情为魂,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在纪念意义之外,更传递出“铭记历史、警钟长鸣”的深层内涵。
作者简介:谢爱民,汉,男,生于50年代,河北省平乡县人,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著作家、省、市诗词协会员,市海棠诗社副社长。爱好新闻、公文、评论、诗歌写作,多篇新闻获囯家、省奖,多首诗词获奖,著《心海涛声》诗词集。
《新诗大观》长期征稿、赠阅启事
《新诗大观》为邢台市诗人协会主办的纯诗歌刊物,逢双月出刊。
《新诗大观》诗刊创刊于1994年,至今已经编辑出版141刊。主要栏目有“特别推荐、诗现场、诗歌发现、散文诗叶、诗歌密码、网络诗文本、诗天纵横、诗歌部落、诗坛撷英、诗人说诗、古韵新声”等。《新诗大观》长期面向国内外征集诗歌相关稿件。
本刊真诚免费赠阅读者,只望读者支付18元/本邮资,增加一本加10元。
投稿邮箱:xsdg1994@163.com
业务联系:13930908446 (同微)
获书通道:13932935519(同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