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江河日下(1990-1995)
---
第十六章 矿洞鬼影
标兵纪念碑的基座在雷雨夜裂开一道缝隙。柳青河举着火把钻进缝隙,腐臭味混着冷风扑面而来。火光照亮洞壁上密密麻麻的刻痕——全是"正"字,最旧的已经褪色成暗红。
"这是...矿工计数?"苏婉秋的嗓音发颤。
柳青河的手指抚过最后一个未完成的"正"字,底下歪歪扭扭刻着"林守山 65.7.14"。这是林月娘父亲在矿难前一天的绝笔。
火把突然熄灭。黑暗中传来铁链拖地的声响,还有微弱的、带着钼矿镇特色的咳嗽声。
---
第十七章 血色账本
林大虎的尸首在暗河口被发现时,手里紧攥着本浸透的账本。法医说他是被矿毒腐蚀了内脏,可柳青河看见他太阳穴上的弹孔边缘,残留着残月形状的火药痕。
账本最后一页写着:"赵建国分七批转移钼矿收入,存在香港..."后面的字被血水晕开。但真正让苏婉秋尖叫的是夹在其中的照片——1965年表彰大会上,赵建国给林父戴红花时,手指正悄悄勾开他衣领,露出锁骨下的残月烙痕。
"这不是烙痕..."柳青河突然想起什么,狂奔向卫生院。停尸间的冰柜里,最近猝死的矿工锁骨下都有同样的印记。
---
第十八章 古法密码
高烧中的林月娘突然抓住柳青河的手:"爹的罗盘...要蘸着钼矿水看..."
染血的半块罗盘浸入荧光矿水后,浮现出立体的山川纹路。苏婉秋用拓碑纸蒙上去,竟拼出完整的矿山通风图——三条红线直指公社粮仓、卫生院停尸间和标兵纪念碑。
"是通风井!"老石匠的烟袋掉在地上,"当年矿难...有人改了通风方向..."
粮仓地窖里,他们找到了锈死的通风阀。阀轮上缠着半截麻绳,绳结打法与柳父铁盒里那根一模一样。
---
第十九章 生死抉择
赵建国的吉普车堵在暗河口时,林月娘正把最后一份矿毒检测报告塞进竹筒。
"你以为这些破纸能翻案?"赵建国笑得咳嗽,"省里马上要表彰我改革成果..."
柳青河突然举起罗盘:"1965年7月14号,你调了通风阀方向。七个人不是矿难死的,是闷死的——就因为他们发现了你伪造矿脉数据!"
枪响的同时,林月娘扑向竹筒。她坠入暗河前,用尽力气把竹筒抛向柳青河。荧光绿的矿水在她身后汇成一道诡异的残月。
---
第二十章 残月当空
竹筒里的照片让省纪委工作组连夜进驻柳溪镇。那是1965年钼矿检测的原始数据,边缘印着赵建国和林父的指纹。数据背面,苏婉秋父亲的字迹力透纸背:"真矿脉在古墓正下方,含量是上报的37倍。"
柳青河站在标兵纪念碑废墟上,看着赵建国被押上警车。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男人突然回头,露出锁骨下即将溃烂的残月形疤痕:"你以为赢了?全镇人骨头里都流着矿毒..."
暴雨冲开了古墓最后的封土。棺材里,七具白骨保持着托举的姿势,掌骨间凝固着用血画的通风井改造图。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