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系列(二)
《墨汁赋》
文/孙成贵/原创首发
玄黑一泓,摄日月之精;浓淡万态,藏阴阳之秘。墨非墨也,是混沌初开之元气,是心识流转变现之光影,是静默中显万象、空无里生妙有的禅者化身。
其生也,采松烟于幽谷,聚煤炱于寒窑,经水火淬炼,历研磨融和,去其浮燥,存其沉潜。如修行者断烦恼、凝正念,终成一团浑朴,不事张扬。观其色,纯黑无华,却能映出七彩;质若稠膏,偏可化入无形——黑非真黑,是包容万色之体;稠非真稠,是随顺诸缘之性。
静时,敛于器中,寂若古井,无波无澜,似“一念不生”之境;动时,着于纸上,或漫漶如雾,或清劲如剑,或氤氲如远山含黛,或瘦硬如寒松挂霜,皆随笔势流转,应纸性显隐,无一丝强作。正如禅语“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它不主故常,只随因缘。
触其性,浓可积墨如漆,显“有”之厚重;淡能飞白如丝,藏“无”之空灵。和水则活,似与道相融;离水则凝,若守性自足。一笔之中,有枯有润,有实有虚,恰如世事浮沉:浓时不骄,知盛极必衰;淡时不馁,晓虚中生有。墨落纸上,初看似有定形,久观却觉流动——形是幻相,变是真机。
其用也,非为染纸,而为显心。书经则见庄严,写诗则露真情,画山则含苍莽,绘水则藏清灵。墨浓处,是心之沉凝;墨淡处,是意之悠远;飞白处,是言外之韵;积墨处,是思内之深。有时墨断意连,似“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时满纸淋漓,若“道在器中而器非道”——它是桥梁,非彼岸;是指月之手,非明月本身。
待墨迹干定,纸留其痕,墨已归空。然那浓淡枯润间藏的心事、显的禅机,却如种子入土,遇缘即发。是知墨有尽而意无尽,迹有终而情无穷。每一次蘸墨挥毫,都是与内心的对话,与天地精神的往来。愿世人皆能借这一抹玄黑,书写出生命的大自在,领悟那无尽的智慧与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