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珍惜民族尊严
傅济生
抗战期间有一首歌词:“这里寻常百姓家,像一张残破的图画,庄稼人逃亡(往)何处去?破屋中满载着空虚,夕阳下路上空无行入,不见争喧的群鸦归林,白昼无人烟,乌夜无灯火,桐叶敲着咏夜的悲歌!”
这段文字生动描绘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家园荒芜的景象,其风格与许多抗战歌曲中反映民族苦难、呼唤抗争的内容相似。
在抗战期间,音乐是重要的宣传工具,许多歌曲通过质朴而有力的语言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例如《松花江上》便是这一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曲以东北沦陷为背景,用哀婉悲怆的旋律表达了流离失所者的思乡之情与复仇决心,歌词如“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等句,同样刻画了家园破碎、百姓逃亡的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类作品往往通过具象化的意象(如荒村、废墟)引发共鸣,唤起民众对侵略者的仇恨和保家卫国的信念。
此外,抗战时期的文艺创作形式多样,除歌曲外还包括诗歌、话剧等,此类文字也出现在其他类型的作品中。可以肯定的是,它所承载的情感与抗战文艺的核心精神“对和平生活的眷恋、对侵略暴行的控诉以及对民族复兴的追求”是一脉相承的。这种艺术表达不仅记录了历史创伤,也凝聚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
牢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其重要且意义深远的历史时期,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历史节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1.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2. 一二八淞沪抗战
3. 一二·九运动(1935年)
4.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5.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6.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
7.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
8. 台儿庄大捷(1938年4月6日)
9. 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
10. 地道战与地雷战
1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12. 理论指导与战略贡献
毛主席撰写《论持久战》,科学预见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阶段,驳斥速胜论和亡国论,为中国抗战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思想支撑。
这些历史事件构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史诗,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