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溪云初起(1975-1980)
---
第一章 赤脚郎中
1975年的谷雨时节,大青山刚染上一层新绿。柳溪镇的石板路上,十九岁的柳青河挎着药箱匆匆而行。药箱里装着刚采的七叶一枝花,这是治疗蛇毒的好药材。
"青河!快去瞧瞧,林家闺女又犯心口疼了!"豆腐坊的王婶在街口拦住了他。
柳青河脚步一顿。林家闺女——林月娘,是柳溪镇最俊的姑娘。他记得第一次见她,是在去年的龙舟会上,她穿着蓝底白花的褂子,站在河岸柳树下,像一幅水墨画。
林家大院的门槛很高。柳青河刚迈进院子,就听见东厢房传来压抑的咳嗽声。林大虎蹲在屋檐下抽烟,冷冷地扫了他一眼。
屋里光线昏暗。林月娘靠在雕花木床上,脸色苍白得像窗外的梨花。见柳青河进来,她慌忙把露在外面的手腕缩回被子里。
"月娘同志,把手伸出来。"柳青河打开药箱,取出脉枕。
她的手腕纤细得惊人,皮肤下青色的血管清晰可见。柳青河三指搭上去,感觉她的脉搏像受惊的小鹿。
"夜里是不是又熬夜绣花了?"他故意板着脸,"这病最忌劳神。"
林月娘垂下眼睛,睫毛在脸上投下两片阴影:"我哥说...嫁妆要赶在端午前绣完..."
窗外突然传来"咔嚓"一声。柳青河回头,看见窗棂上挂着的风铃剧烈摇晃,却无风。
---
第二章 暴雨来客
当夜雷声大作。柳青河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时,一个血人栽倒在他怀里。
"救...救我..."那人满脸是血,右手却死死攥着个牛皮信封。
油灯下,柳青河认出这是白天在镇上打听药材生意的外乡人。他肩头的伤口参差不齐,像是被什么野兽撕咬过。
"大青山的狼群?"柳青河一边熬药一边问。
"比狼...狠多了..."那人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把这个...交给县革委会...老赵..."话未说完就昏死过去。
柳青河打开染血的牛皮信封,里面是一张盖着红头文件的图纸,标注着大青山某处的坐标。
天亮时,镇上的喇叭突然响起:"全体社员注意!公社接到举报,有反革命分子流窜至我镇..."
柳青河再回头看床榻,那人竟不见了,只留下半盆血水和床单上一个用血画的古怪符号——像是半轮残月。
---
第三章 龙舟暗涌
端午这天,柳溪河两岸挤满了人。林月娘穿着新做的蓝布衫,站在女子龙舟队的船头。
柳青河作为赤脚医生在岸边待命。他注意到评委席上多了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公社主任正对他点头哈腰。
"那是地区来的赵副主任。"苏婉秋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这个扎着麻花辫的知青总爱跟着他采药,"听说在查一个盗窃国家机密的反革命。"
比赛开始不久,林月娘的龙舟突然倾斜。柳青河看见船底冒出的气泡——有人做了手脚!他纵身跳入河中,在混乱中把呛水的林月娘拖上岸。
她在他怀里发抖,湿透的衣衫下显出贴身戴着的一枚玉坠,上面刻着与血符一模一样的残月纹。
"这是..."
林月娘突然捂住他的嘴。河对岸,赵副主任正用望远镜看向这边,他身边的林大虎脸色铁青。
---
第四章 古祠秘闻
深夜,柳青河被瓦片落地的声响惊醒。院墙上蹲着个黑影,月光下林月娘的眼睛亮得惊人。
"跟我来。"她声音发抖,"我哥他们要炸掉明月祠。"
大青山腰的明月祠早已荒废。林月娘撬开腐朽的木板,露出个地窖入口。里面整齐码放着几十个檀木箱,箱盖上全都刻着残月标记。
"这些都是我爷爷藏的。"她抚摸着箱子,"当年..."
突然一声巨响,祠堂剧烈摇晃。碎石纷飞中,柳青河看见林大虎举着火把站在门口,他身后是持枪的赵副主任。
"果然在这里。"赵副主任的冷笑在硝烟中格外刺耳,"林家大小姐,你爷爷偷走的矿产图,该物归原主了。"
林月娘突然把火把扔向地窖深处:"青河,跑!"
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柳青河只记得被她推出去时,那枚玉坠划过他脸颊的冰凉触感。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