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毛泽东那样读书
文/张玲(河南)
(三)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读书种类之多、数量之大、范围之广,令人叹为观止,从而使他具备了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智慧、惊世骇俗的人格魅力,成为盖世无双的天选之人、救国救民救世的恩人、奇人、伟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毛泽东成就了中国共产党、成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就了……同样地,是读书成就了毛泽东。毛泽东在读书方面,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的,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为国为民,探求真理。
自古以来,书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首先选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深读、精读。毛泽东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相联系,与马列经典著作的精心、反复研读相结合,每一次阅读,都是在与伟人们间接交流、在向伟人们学习,从中看到希望,从中找到道路…由此可见,毛泽东的读书,带有精准的选择、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方向……在书籍中,特别是在马列著作中寻找救国救民良方,寻找科学认识,寻找客观真理,寻找……
——立足实践,学以致用。
毛泽东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他学习马列主义,就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他学习古代兵法,就会借鉴好的军事案例,制定作战方案,实际指挥打仗。他提出“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观点,他强调:读书、学习重要,实践应用更重要。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毛泽东指出:“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他是提出“自满是学习的敌人”的第一人。在读书学习上,他一贯强调“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无时挤时,分秒必争。
无论是战争艰难岁月,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是日里万机,百事缠身……读书没有时间,成为一大难题。他晚睡早起,牺牲休息,压缩睡眠,见缝插针,利用点滴时光,马背上、车船里、理发时、散步中,都在看书学习。他勤览群书,知识渊博,学问海深,无人能比。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书籍是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学、文化、艺术、地理、历史的载体,对于古今中外书籍的阅读、学习、借鉴,毛泽东历来都是这样的观点:不能摸楞两可、不置可否、界限模糊;也不能排除异己、一概拒绝、全盘否定;更不能照单全收、崇洋媚外、食古不化…而是品鉴地阅读,理性地辨析,辩证地看待,批判地接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此态度,阅读、学习、借鉴一切外国的、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成果。
——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毛泽东逝世前一天,身上插满了管子,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直到心脏停止跳动之前的七小时里,还在顽强艰难地读书,感天动地,再无第二之人……
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用毕生精力刻苦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人民群众三大革命实践和马列主义得来的。因此,我们要想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离开中华传统文明,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离开马列主义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在读毛主席的书的时候,必须同时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好书,并结合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来读,才能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读书方面的顽强毅力、感人精神、谦逊态度……为我们塑造了光辉形象,为我们树立了伟大榜样,我们要像毛主席那样读书学习,以此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智慧自己、更新自己、文明自己、优秀自己、升华自己……更好地奉献社会、造福人类。
(于2025年8月12日早晨5:39分写)
这篇文章以“像毛泽东那样读书”为核心,深刻剖析了毛泽东读书的六大特质,为我们勾勒出伟人读书的精神图谱与实践路径。
文章精准提炼出毛泽东读书的核心要义:从“为国为民,探求真理”的目标导向,到“立足实践,学以致用”的行动准则;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到“无时挤时,分秒必争”的时间观念;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辩证方法,再到“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的执着精神,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毛泽东读书并非单纯的知识积累,而是与家国命运相连、与实践探索相融、与生命历程相伴的伟大修行。
尤为深刻的是,文章将毛泽东的读书之道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紧密关联,指出其思想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人民实践与马列主义的结合,强调学习伟人读书方法对掌握其思想、提升自我的重要性。全文字里行间充满对伟人的崇敬,更传递出以读书砥砺精神、奉献社会的现实意义,为当代人如何读书、为何读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引。